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铁曾文溪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铁曾文溪桥
图片来自mapio

台铁曾文溪桥位在台湾台南市曾文溪上,是台湾铁路管理局拔林车站善化车站之间的铁路桥梁。而实际上可称为“台铁曾文溪桥”的铁路桥梁在历史上共有三座,分别是1901年台湾日治时期兴建的第一代曾文溪桥、1953年完工通行的第二代曾文溪桥、2002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的第三代曾文溪桥。

其中第一代曾文溪桥桥墩遗迹与第二代曾文溪桥已在2008年11月10日以“曾文溪铁道旧桥遗迹”名称公告为台南县历史建筑,后因台南县市合并而改为台南市历史建筑

沿革

第一代曾文溪铁道桥兴建于台湾日治时期的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最初为单线,长708.988公尺,载重力为古柏氏载重标准E30,共有21孔。后来因为曾文溪主流南移,令南边桥墩倾斜,遂予以抢修补强;之后在昭和十一年(1936年)曾有计画在该桥下游15公尺处建新桥,但因为战争因素并未动工。

二次大战后,因为纵贯铁路运量增加,台铁遂在民国四十年(1951年)4月著手探查兴建新桥位址,最后决定于日治时期原定位址动工。新桥于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1月20日开工,施工期间虽在该年秋天遇到洪水,以及由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向日本订购的钢梁并未如期(1953年3月)运达,但由于台铁钢梁局在民国四十二年(1953年)3月2日运用旧存抢险用钢梁开始架桥,3月6日桥墩全部建造完成后,4月5日已可单线通车。

而之后4月17日曾文溪暴涨造成旧桥墩受损,因新桥已可通车而未造成交通中断。后来订购的钢梁在该年4月20日、5月12日分两批运抵台湾,拼装后于5月29日开始架设,6月16日正式宣告完工。

这座第二代曾文溪铁道桥全长711.81公尺,每孔跨度19.2公尺,共36孔,墩基平均深22.4公尺,载重力为古柏氏E40,其工期为1年4个月又27日,耗资576万新台币、16万美金,并用掉2100吨的水泥与207吨钢筋。而这座新桥完工后,台铁还于该年7月于溪北立一纪念碑纪念。

到了民国九十一年(2002年)12月时,台铁开始进行官田拔子林到善化北子店的路线东移工程,该工程主要是将这段轨道高架化、减少平交道并改良线型,此外也包括兴建钢筋混凝土的第三代曾文溪铁道桥。

期间地方上曾有拆除与保存的争议,后来经台南县县长苏焕智台南县文化局会勘并与台铁协商后,第一代铁道桥遗迹与第二代铁道桥在2008年11月10日公告为历史建筑。

2013年4月29日到4月30日进行东正线永久轨轨道切换[1],同年6月27日到28日办理西正线永久轨轨道切换[2],之后台铁纵贯线列车便完全改走第三代曾文溪桥

重建曾文溪复线大桥纪念碑

该纪念碑立于1953年7月,原位于曾文溪北岸铁道旁,但因进行北门玉井线公路工程而迁移,目前位在官田拔子林的川文山上。

该纪念碑四面均有一面刻了字的大理石石碑,分别是当时台铁局局长莫衡所写的〈重建曾文溪复线大桥记〉、行政院院长陈诚所题的“开物程功”四字、台湾省政府主席俞鸿钧所题的“永履康庄”四字、与行政院政务委员吴国桢所题的“利涉康衢”四字。


参考文献

  1. 台湾铁路管理局. 曾文溪桥改善工程-土建部份永久轨轨道切换施工公告. 中华民国交通部. 2013-04-24. 
  2. 台湾铁路管理局. 曾文溪桥改善工程-土建部份永久轨轨道切换施工公告. 中华民国交通部. 20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