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
圖片來自痞克邦

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包含員山隧道群猴硐隧道,共計4座隧道,是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瑞芳區的舊鐵路隧道,啟用於1920年(日治大正9年),1985年在其西側的雙線鐵路完工通車後停用,目前列為新北市歷史建築並改建為瑞猴自行車道

開通過程

臺灣鐵路管理局東部幹線宜蘭線日本時代1917年建設,工程分別從路線的南(蘇澳)、北(八堵)兩方向往中間施築,其中瑞芳猴硐間工程由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工務課瑞芳建設事務所佇同年11月動土,包商係大倉組大倉組在隔年(1920年)更名為「日本土木株式會社」,即今日大成建設的前身。工事包括新建第二基隆河橋與開挖7座山洞,都是單線鐵路淨空。

本區間工程1919年4月完工,隔年(1920年)1月27日瑞芳猴硐間通車。現在列為歷史建築的4座隧道,資料如下:

隧道名稱 結構物 長 度 坡度 線形
第一員山隧道

上部拱:紅磚
下部側壁:石材
洞口:石材

499呎
(約152.2m)

13.3‰

彎道

第二員山隧道

上部拱:紅磚
下部側壁:砌石,局部岩壁
洞口:石材

129呎
(約39.4m)

13.3‰

直線

第三員山隧道

上部拱:紅磚
下部側壁:石材,局部岩壁
洞口:石材

106呎
(約32.3m)

13.3‰

直線

猴硐隧道

上部拱:紅磚
下部側壁:石材
洞口:石材

158呎
(約48.2m)

10‰

彎道

停用與活化

4座隧道通車後,擔負60餘年臺北宜蘭間的交通重任。到了1979年北迴線鐵路通車前,宜蘭線即將成為連接縱貫線北迴線的重要幹線鐵路,預估原單線鐵路將會不敷使用,於是,臺灣鐵路管理局實施「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將宜蘭線全線雙線化(已完成雙線路段者除外),工程設計預留未來實施鐵路電氣化的路線標準,同時新建的隧道也必須能運輸大型貨物。由於員山隧道群與猴硐隧道皆沒有達到這些標準,故另建雙線的福住隧道示德隧道作為代替,這兩座新的隧道在1985年完工通車後,員山隧道群與猴硐隧道便功成身退。

之後猴硐隧道轉為一般道路使用,而員山隧道群在拆除鐵軌枕木後,保留部分道碴。因舊隧道沒有封閉,歷年迭有鐵道研究者、旅人、地方文史工作者或騎乘專用腳踏車的車友前往探尋。

2010年起,新北市政府有關單位與臺灣鐵路管理局合作,整修4座舊隧道,而當地文史工作者亦向政府提案,建議將舊隧道納入古蹟或歷史建築,並予活化。

2012年8月,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第一員山隧道、第二員山隧道、第三員山隧道、猴硐隧道為歷史建築,合併命名為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1]。而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也在臺灣鐵路管理局同意下,改善4座舊隧道的鋪面為柏油路面,闢建為腳踏車道、增設標線與照明、加裝安全防護鐵網等,並在2013年3月底配合猴硐車站貓橋完工一併啟用(另包含完成第一員山隧道北方腳踏車道穿越宜蘭線鐵路的涵洞工程)[2][3],提供腳踏車友安全的騎車環境。

建築特色

4座舊隧道內部下半部側壁結構採用石材(石磚)砌築、上半部使用紅磚砌拱,紅磚的排列主要採用水平疊砌法,部分紅磚正面露出英文字母「S」,是台灣日本時代撒木耳煉瓦會社的產品。第一員山隧道因長度較長,內部設有避車洞,而各隧道兩側洞口也是石砌,造型簡單。

本段路線在瑞芳車站側的海拔高度比猴硐車站側還低,所以由瑞芳車站方向進入隧道往猴硐車站方向(由北往南)時,略略是13.3‰與10‰的爬坡。

參考文獻

  1. 〈4宜蘭線舊隧道 登錄歷史建築〉,《聯合報》,2012年8月21日,A11版。
  2. 〈舊猴硐隧道內壁風化 下周會勘解決〉,《聯合報》,2013年5月3日,B2版。
  3. 林文清. 〈員山一號隧道的蝙蝠回來了!〉. 《文清的瑞芳札記》部落格. 2014年5月11日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