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柱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舌柱麻 |
舌柱麻,拉丁学名Archiboehmeria atrata (Gagnep.) C. J. Chen,稀有种。落叶灌木或半灌木,高0.6-4米。叶膜质或近膜质,花期(5-) 6-8月,果期(8-)9-10月。产广西、海南、广东和湖南南部。生于海拔300-1 500米的山谷半阴坡疏林中较潮湿肥沃土上或石缝内。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中文学名:舌柱麻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叶植物纲
目:荨麻目
科: 荨麻科
属: 苎麻属
形态特征
灌木或半灌木,高0.6-4米;小枝上部被近贴生的短柔毛,以后渐脱落。叶膜质或近膜质,卵形至披针形,长(4-)7-18厘米,宽(2-)3-8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尖头长1-2厘米,全缘,基部圆形、或突然收缩呈宽楔形,稀近截形或浅心形,边缘除基部全缘外有粗牙齿或钝牙齿,上面绿色,稍带光泽,干后常变墨绿色,疏生短伏毛,下面浅绿色,有时脉和叶柄带红色,脉上疏生短毛,钟乳体点状,细小,具基出3脉,其侧出的一对达中上部,侧脉2-4对,彼此在近边缘处不明显地网结;叶柄纤细,长(1-)2-10(-14)厘米,疏生短毛;托叶2裂至中部,披针形,长5-8毫米,在背面脉上和边缘有毛。雄花序生下部叶腋,雌花序生上部叶腋,4-6回二歧聚伞状分枝,长1-9厘米,花序梗疏生短毛,苞片狭卵形,长约0.4毫米。花单性,稀杂性,两性花生于雌雄花混生的花序中;雄花具长梗或短梗,在芽时扁圆球形,直径约2毫米;花被片4-5,合生至中部,卵状椭圆形,内凹,外面疏生微柔毛;雄蕊4-5;退化雌蕊半透明,宽倒卵形,长约0.6毫米,先端有短尖头柱头残余,基部围生一层白绵毛。雌花无梗,长约0.6毫米;花被稍带绿色,干后变褐色,近膜质,合生成坛状,与子房离生,在口部稍收缩,具4-5齿,外面疏短粗毛;子房无柄;柱头舌状,长0.3-0.4毫米,压扁,在其一侧稍凹陷,其内密生曲柔毛。瘦果卵形,长0.8-1毫米,外果皮壳质,淡绿色,有疣状突起。花期(5-)6-8月,果期(8-)9-10月。
分布范围
产于广西、海南、广东和湖南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广西监桂、龙胜、兴这、融水、罗城、凤山、田林、金秀、贺县、产、象州、防城、龙州,湖南武冈、宁远、道县、江永,广东连山、云浮、肇庆、信宜,海南陵水等地,约占北纬18°16′-26°44′,东经106°-113°。
生长环境
舌柱麻生态适应性较广,热带和亚热带范围都能正常生长,但以中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多。喜阴湿生境,构成常绿阔叶林中灌木层的组成成份。生于山谷或溪塘附近半阴坡疏林中或石缝内。所在地土壤为红壤或黄壤,pH值4.5-5.5。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谷半阴坡疏林中较潮湿肥沃土上或石缝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