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良渚遗址」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
行 10: 行 10: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当时西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施昕更在今老和山一带的古荡遗址发掘时,注意到此地的出土器物与其家乡良渚一带常见的出土器物极为相似,便经[[西湖博物馆]]同意支持,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间,在良渚一带进行了三次试掘,发现茅庵里、棋盘坟等12处[[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龙山文化]]<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807/07/7288840_853428925.shtml 山东龙山文化——城子崖下的古老中国],360个人图书馆,2019-8-7 </ref>类似,揭开了[[长江]]下游考古工作的序幕。随后,以黑陶、磨光[[石器]]和精致[[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在环[[太湖]]流域不断被发现,与龙山文化的差异也逐渐明显。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当时西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施昕更在今老和山一带的古荡遗址发掘时,注意到此地的出土器物与其家乡良渚一带常见的出土器物极为相似,便经[[西湖博物馆]]同意支持,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间,在良渚一带进行了三次试掘,发现茅庵里、棋盘坟等12处[[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龙山文化]]<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807/07/7288840_853428925.shtml 山东龙山文化——城子崖下的古老中国],360个人图书馆,2019-8-7 </ref>类似,揭开了[[长江]]下游考古工作的序幕。随后,以黑陶、磨光[[石器]]和精致[[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在环[[太湖]]流域不断被发现,与龙山文化的差异也逐渐明显。
 +
 +
==人物生平==
 +
 +
十七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ref>[https://new.qq.com/rain/a/20210703A07SGY00 深情的词人贺铸,他填写的每一首歌词,是他用真挚的情感书写人生 ],腾讯网 ,2021-08-10 </ref>
  
 
===命名===
 
===命名===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8:45 的修訂

良渚遺址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瓶窯鎮,部分位於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街道,是以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心的遺址群,總面積34平方公里,遺址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其中的良渚古城遺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城」[1]。良渚遺址是實證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其重大價值的不斷揭示,已經改變了以往人們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時間、方式、途徑等重大學術問題的認識,並將繼續豐富人們對中國文明史的認識。

1994年良渚遺址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7月6日,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發掘

發現

良渚遺址發現於1936年,當時西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施昕更在今老和山一帶的古盪遺址發掘時,注意到此地的出土器物與其家鄉良渚一帶常見的出土器物極為相似,便經西湖博物館同意支持,於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間,在良渚一帶進行了三次試掘,發現茅庵里、棋盤墳等12處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當時被認為與山東龍山文化[2]類似,揭開了長江下游考古工作的序幕。隨後,以黑陶、磨光石器和精緻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遺存在環太湖流域不斷被發現,與龍山文化的差異也逐漸明顯。

人物生平

十七歲時離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監軍器庫門,出監臨城縣酒稅。元豐元年(1078)改官滏陽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領寶豐監錢官。由於所任皆冷職閒差,抑鬱不得志,自稱四年冷笑老東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檢。此雖武職,但位低事煩,不遂其願。不久因李清臣、蘇軾推薦,改文職,任承事郎,為常侍。旋請任閒職,改監北嶽廟。紹聖二年(1095)授江夏寶泉監,在任上整理舊稿,編成《慶湖遺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喪去職,不久東歸,遊歷或居住於蘇、杭一帶。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服喪期滿,召為太府寺主簿,繼又改任宣議郎,通判泗州。崇寧四年(1105)遷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遷奉議郎。大觀三年(1109)以承議郎致仕,卜居蘇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賀後族孫恩,遷朝奉郎,賜五品服。他因尚氣使酒,終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對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辭職,定居蘇州。家藏書萬餘卷,手自校讎,以此終老。這一時期,他繼續編成《慶湖遺老後集》。宣和七年(1125)卒於常州之僧舍。[3]

命名

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的考古學家夏鼐將這一文化類型命名為「良渚文化」。

遺址分布

良渚遺址群的分布範圍北至天目山余脈大遮山丘陵南麓,南至大雄山、大觀山丘陵,西起瓶窯鎮毛園嶺,東至良渚近山。地理坐標為北緯30°22′36″至30°26′17″,東經119°56′41″~120°3′28″,東西跨度約11.5公里,南北跨度約7公里。根據《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劃定的保護範圍面積約42.04平方公里,其範圍內分布着135處遺址;重點保護區面積13.47平方公里。這些遺址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共同體,遺址之間存在關聯。多數遺址是在較長時期內由連續或間斷的文化活動累積形成的,也有少數遺址如莫角山大型基址、反山貴族墓地是經過規劃、在較短的時期內堆築完成。

良渚遺址分布面積大、遺址點密集、文化內涵豐富,遺存種類多樣,包括墓地、祭壇、村落、大型禮制建築基址、防護工程、手工作坊、農耕區等。良渚遺址群以莫角山為中心,以姚家墩、廟前等為次一級中心,形成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的級差式格局。

視頻

良渚遺址宣傳片 相關視頻

良渚遺址宣傳片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三分鐘看懂良渚古城遺址厲害在哪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