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香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艾香德》,副标题:传教士、学者和朝圣者,作者: 夏普 (Eric J. Sharpe),译者: 沈弘,出版: 道风书社,初版: 2021/11,页数: 436,尺寸: 140*210 mm,系列: 道风译丛,ISBN: 9789888165506。
传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师或宣教士,是坚定地信仰宗教[1],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会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兰教与基督宗教[2]。
内容简介
夏普(Eric John Sharpe, 1933-2000)是二十世纪的宗教史学大师,在宗教现象学、现代基督教宣教史、宗教对话等领域具开拓性的先锋学者,他的遗作是华人教会既熟悉又陌生的印度基督徒传记研究:《圣徒孙大圣之谜》(The Riddle of Sadhu Sundar Singh, 2004)。
本书是作者首部的传记研究,他的写作进路没有采取传统的编年史方法,而是围绕着艾香德作为传教士、学者和朝圣者这三重身份进行穿梭研究,突出艾香德在各人生阶段的身心灵挣扎,从中更呈现不同时期的人和事,有血有肉地描述了这位非一般的传教士如何踏上前无古人的宣教新路。从汉语神学角度来看,艾香德和他的中外同工,无疑是汉语神学的先行者。
中译本相比英文原作补充了大量参考资料,包括引文查证及注释原著提及的中外人名、地名、事件,并附上珍贵历史图片,尤其提供依据挪威文原稿大幅增订、查证和注解的景风山工作日志(1922-1930),多角度及全方位呈现艾香德的生涯及事工。
目录
编者前言(杨熙楠撰)
中译本导言(梁慧撰)
前言(李景雄撰)
导言
第一章 十九世纪传教士对中国佛教所持的态度
第二章 信仰复兴运动者艾香德(1877-1905)
第三章 准备时期(1905-1922)
第四章 南京的实验(1922-1926)
第五章 道友会在南京和上海
第六章 道风山(1930-1934)
第七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1934-1939)
第八章 最后的年月(1939-1952)
第九章 回顾艾香德一生
附录一 道友会与牛津团体运动
附录二 道风山的会众名册和访客名册
附录三 参考书目
附录四 南京景风山工作日志(1922-1930)
作者简介
夏普,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niversity of Uppsala)神学博士。曾任悉尼大学宗教研究首任教授、乌普萨拉大学担任宗教史教席教授、澳洲宗教研究协会会长等。主要著作有《比较宗教学史》、《五十个关键词:比较宗教学》、《理解宗教》,以及几部西方在亚洲的传教士的传记。
译者简介
沈弘,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国际文化及交流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目录学与版本研究、中外文化交流。著有《弥尔顿的撒旦与英国文学传统》、《城记.杭州:1793-1937遗失在西方的杭州记忆》。译著和编著有《晚清映像》、《中国长城》、《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等,以及著有数十篇学术论文。
编审者简介
杨熙楠,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创所总监。米兰安波罗修学会中国研究部创部会员。“历代基督教思想学术文库”总策划。研究领域包括汉语神学、圣经研究及景教。出版包括《风随意思而吹—艾香德与汉语神学》(主编)、《汉语神学读本》(合编)、《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主题“汉语神学廿载谈”(论题策划)和Sino-Christian Studies in China(合编)等。
参考文献
- ↑ 宗教与文化.doc,豆丁网,2012-11-01
- ↑ 基督教的主要圣礼和节日,中国新闻网,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