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节制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节制闸是中国科技名词,属于科技术语。

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1],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可以说,汉文字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词解释

建于河道或渠道中用于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水流流量的水闸。天然河道上的拦河节制闸枢纽中常常包括进水闸、船闸、冲沙闸、水电站、抽水站建筑物。

渠道上的节制闸利用闸门启闭调节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满足下一级渠道的分水或截断水流进行闸后渠道的检修,通常节制闸建于分水闸和泄水闸的稍下游,抬高水位以利分水和泄流,或建于渡槽或倒虹吸管的稍上游,以利控制水流量和事故检修;并尽量与桥梁、跌水和陡坡等结合,以节省造价。

特点

渠系上节制闸的过水宽度与上、下游渠道宽度相适应,以利于连接;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填方渠道,底坡平缓,若闸宽过窄,通过设计流量时闸前显著壅水,将增加上游渠堤的工程量,且影响其安全;建于挖方渠道上的节制闸,闸孔过水断面可略小于渠道过水断面。通过节制闸的流量和上下游水位需根据灌区采用的灌溉制度来确定。当采用轮灌时,节制闸上下游渠道的设计流量相同,下游水位即为设计流量时相应的渠水位;当采用续灌时,节制闸上下游设计流量不同,闸前水位需取相应流量的渠水位,但下游水位需计及下一级节制闸壅水的影响。

消能

渠道节制闸多用开敞式,闸槛高程宜与渠底齐平,采用平底宽顶堰,闸后消能防冲措施比较简单,开始泄流时可利用护坦上设置的消力墩单,开始泄流时可利用护坦上设置的消力墩扩散水流,撞击消能;也可用消力池底流消能。

使用

上下游翼墙力求与渠坡平顺连接,常常采用扭曲面过渡,以减小水头损失。在平原圩区的河渠上,在短距离内设置两个节制闸,俗称套闸,分级挡水,可起简易船闸的作用,既可解决圩区交通运输,又可起到防洪排涝和控制水位的作用。沿海地区的套闸,洪水时开闸泄洪,涨潮时关闸防止倒灌;低水(或落潮)时,关闸蓄水灌溉,故套闸多按双向受压设计,其功能类似分洪闸。节制闸的组成、结构及设计要点与一般水闸相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