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制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節制閘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建於河道或渠道中用於調節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水流流量的水閘。天然河道上的攔河節制閘樞紐中常常包括進水閘、船閘、沖沙閘、水電站、抽水站建築物。
渠道上的節制閘利用閘門啟閉調節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滿足下一級渠道的分水或截斷水流進行閘後渠道的檢修,通常節制閘建於分水閘和泄水閘的稍下游,抬高水位以利分水和泄流,或建於渡槽或倒虹吸管的稍上游,以利控制水流量和事故檢修;並儘量與橋樑、跌水和陡坡等結合,以節省造價。
特點
渠系上節制閘的過水寬度與上、下游渠道寬度相適應,以利於連接;特別是平原地區的填方渠道,底坡平緩,若閘寬過窄,通過設計流量時閘前顯著壅水,將增加上游渠堤的工程量,且影響其安全;建於挖方渠道上的節制閘,閘孔過水斷面可略小於渠道過水斷面。通過節制閘的流量和上下游水位需根據灌區採用的灌溉制度來確定。當採用輪灌時,節制閘上下游渠道的設計流量相同,下游水位即為設計流量時相應的渠水位;當採用續灌時,節制閘上下游設計流量不同,閘前水位需取相應流量的渠水位,但下游水位需計及下一級節制閘壅水的影響。
消能
渠道節制閘多用開敞式,閘檻高程宜與渠底齊平,採用平底寬頂堰,閘後消能防沖措施比較簡單,開始泄流時可利用護坦上設置的消力墩單,開始泄流時可利用護坦上設置的消力墩擴散水流,撞擊消能;也可用消力池底流消能。
使用
上下游翼牆力求與渠坡平順連接,常常採用扭曲面過渡,以減小水頭損失。在平原圩區的河渠上,在短距離內設置兩個節制閘,俗稱套閘,分級擋水,可起簡易船閘的作用,既可解決圩區交通運輸,又可起到防洪排澇和控制水位的作用。沿海地區的套閘,洪水時開閘泄洪,漲潮時關閘防止倒灌;低水(或落潮)時,關閘蓄水灌溉,故套閘多按雙向受壓設計,其功能類似分洪閘。節制閘的組成、結構及設計要點與一般水閘相同。
參考文獻
- ↑ 最古老的五種文字,搜狐,2019-11-09
- ↑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搜狐,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