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作品简介

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亲历的中国印象,村上春树《1Q84》译者施小炜传神翻译

日本大正时代文豪,以《罗生门》等闻名世界的作家

熟读中国古代典籍,以漫画笔法勾勒中国的浮世男女

剧本、对话、书信、手记等多种体裁,变幻跌宕的阅读体验

《中国游记》是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受《大阪每日新闻》之托,于1921年游历中国后写作的多体裁游记。书中语言可读性强,又富于变化,口语和文言夹杂,变幻多姿;体裁涵盖剧本、书信、对话、手记等多种文体,虚实掺杂,叫人读来颇觉新鲜。芥川龙之介这种别出机杼、不肯落他人窠臼的写作风格,使这本游记较少呆板的平铺直叙、风物描摹,而更多以文艺的、甚至漫画的笔法,表现中国见闻在他敏感的心中所引发的情绪和思考。著名译者施小炜经过长时间精心而传神的翻译,充分再现了原著风格,将芥川龙之介语言、体材上的变化,完美展现在译文之中。除了文学价值外,本书还保留了芥川龙之介拜访章炳麟、郑孝胥、辜鸿铭等名人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日本文坛短篇圣手、“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心怀巨大期待的访华之旅**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著名作家,以《罗生门》《地狱变》《鼻子》等作品闻名于世界,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作为“尚注重汉学修养的教育制度培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芥川龙之介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深厚,他能作汉诗,也曾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创作多部短篇小说。文化上的认同使他对这次访华之旅心怀期待,然而当时中国的现状让他心中产生巨大落差。对中国既爱且失望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中国游记》中。

    • 著名翻译家施小炜精心翻译,力图再现原著体裁、语言上的变幻风采**

译者施小炜在《译后记》中说:“在这部游记中,芥川力避平铺直叙的呆滞、俗套,运用了对话、书信、戏剧、手记等多种体裁,跌宕多姿,变幻有致,读来颇觉新颖。而在文体上,《北京日记抄》的全文,以及《上海游记》、《江南游记》的部分章节,则又有意采用拟古文体写成,即基本上是文言文的形式,词汇上却间或使用一些现代语汇,与整体的口语文体形成奇妙的反差,酿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以往译本多侧重本书的史料价值,本书译者施小炜则从文学立场发掘文学上之价值,充分呈现出一个与小说家芥川龙之介不一样的作者形象。

    • 以戏谑与调侃之笔,勾勒1921年中国的浮世与风光**

不同于学者游记的严肃与刻板,芥川龙之介的游记更多是从主观兴趣方面落笔着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也多创作倾向,部分篇章可作为小说阅读。比如他见辜鸿铭,对两人交谈内容草草略过,却以一排“老老老老……”将辜鸿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形象活现在读者眼前。至于他描写山水、风景、人情、世风,也从不呆板描摹或叙述。这是小说家游记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芥川龙之介个人的文学追求。

名人推荐

像他那样高深的教养,优秀的趣味,以及兼备和汉洋的学问的作家,今后恐怕绝无了。

——日本作家 菊池宽

我想让中国的青年更多读芥川的作品,所以打算今后再译一些。

——中国作家 鲁迅

如果要在日本找个可以与西方的卡夫卡相对应的人,就是芥川龙之介了……芥川最著名的当然是小说,但就像卡夫卡一样,随笔和书信对于揭示其内心世界也很重要。

——中国作家 止庵

他的创作是他学识与才华的化身。

——日本文学评论家 吉田精一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开拓了一个不曾有过的领域。

——日本学者 中村真一郎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年~1927年),日本小说家,号“澄江堂主人”,俳号“我鬼”。自幼爱好文学,涉猎广泛,从汉文学、日本近代文学到欧美文学,均有研究,更是个博学之士。芥川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文章短小精悍,情节新奇,文笔简洁,以冷峻的笔锋描写社会丑恶现象,具有高度艺术感染力。代表作品有《罗生门》《鼻子》《地狱变》《河童》等。其中《竹林中》一文更是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改编为电影《罗生门》,搬上了大荧幕,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芥川在后期饱受神经衰弱、心跳过速、胃痉挛、肠炎、皮疹等疾病困扰,生活上的不顺使他萌生自杀念头,最终在1927年7月24日,服下致死量的巴比妥自杀。他的自杀给日本社会尤其是文坛带来极大冲击。日本文学评论家吉田精一在评论大正期(1912年~1926年)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时说,“他的文学可以看作是大正期小市民知识阶层的良心、感觉、神经、趣味等经提纯而获得的结晶。他的创作是他学识与才华的化身。”中村真一郎指出,他的文学创作“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开拓了一个不曾有过的领域”。1935年,芥川的毕生好友菊池宽以他的名字设立了文学新人奖“芥川奖”,现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以鼓励新人作家为宗旨,与“直木奖”齐名。井上靖、远藤周作、石原慎太郎、大江健三郎、清冈卓行等作家都曾获此奖项,确定自己在文坛的地位。

原文摘要

也就是说,现在的这个中国,不是我们在诗文中读到的那个中国,而是小说里的那个猥琐、残酷、贪婪的中国。 虚荣心这东西在此时竟意外地有用,几乎能代替武士道这个精神支柱。 阴天下的古风凉亭,病态的绿色池塘,还有那隆隆作响、斜着注入池塘的一股尿,这不仅是让我忧郁地爱着的一幅风景画,同时也是帝国没落的辛辣可怖的象征。 我们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焦掉的脑浆是肺病良药,人肉的味道和羊肉差不多等等,净是这些野蛮的事。 中国人的形式主义真称得上是彻底了。

书评

看芥川的作品,感觉严肃而悲观,但是这个中国的游记却竟然能够有点幽默感。

中国人看到别的国家的人,来游览评说自己的国家,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呢,则感到一种侮辱感,愤然说,竟然敢说我们泱泱大国西湖水脏,乞丐恶心和国民猥琐?其实我们去别人的国家,也不是一样,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指手画脚。

芥川的这本游记没什么“内容”,因为他游览的地方有限,时间短促,中间还病了,到哪里玩,心里还是记挂着自己病要复发。但是文字自然,也的确说出他自己想说的话,不管实际到底是不是这一回事。世上没有绝对公正,人都是自主性向外摄取部分的印象,我觉得他写出了他眼中的中国,足矣。

芥川是带着对中国的浪漫情感,希望现实中的中国能够跟他从书本上认识的中国吻合。但是现实中的中国让他失望了,多处名胜地不是脏乱,就是根本不值得看,要么是被摧毁了,或是将会被摧毁。开发名胜地,周围的景致却十分不协调,可以说,中国拥有那么丰富的好山好水,却被有意或无意地改造和破坏了。站在古人同在的地方,却无法得到古人的情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对中国人,芥川可能碍于语言的限制,并不能跟遇到的人有较深入的沟通。但从他眼中也看出当时名人的一些有趣细节,例如那墙壁上挂着的鳄鱼标本。我想,如果他能够跟中国人沟通,说不定会有另一种印象。另外,他还看到有名的戏子,跟他说完谢谢就往地上吐痰,有人在湖心亭往湖里撒尿之类的丑态,估计也是爱好干净整洁的日本人所难以接受的。

芥川笔下以中国为情景的小说不少,但他对现代的中国却了解不多。对于他,有两个中国,一个是在诗词歌赋中,一个是现实中,诗词营造的中国远比现实的中国有魅力。

“现代的中国,并非诗文里的中国,而是小说里的中国,猥亵、残酷、贪婪。”

中国是在改变,也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是至今,还是看到芥川所说的游览的失望,特别是景点的脏乱,不值一看。景点是一个国家美的表现,这种美,如果被破坏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诗词,仿佛是遥远的东西,诗词的美,在于闭眼,一睁眼,看到现实,就破灭了。这也许是为什么芥川还在中国时觉得中国讨厌极了,但离开了,却回味起来。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