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花园道圣若瑟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园道圣若瑟堂英语:St. Joseph's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区管理。位于香港香港岛花园道[1]37号,建立于1871年。

圣堂每个主日有十台弥撒,平日亦有三台弥撒,令圣若瑟堂堪称是全港最繁忙的天主教堂。

堂区服务范围

圣若瑟堂位处港岛中区主要道路网络和交通干道之内,并邻近动植物公园、香港圣公会圣约翰座堂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 、梅夫人妇女会主楼、山顶缆车花园道站和政府主要办公大楼,圣堂尽享地理优势,成为区内市民及游客经常到访的祈祷地点。

堂区历史

香港最后一任宗座监牧区监牧高神父(Rev. Timoleon Raimondi)于1871年建立圣若瑟堂,当时圣堂得以建成,有赖各方面的鼎力协助,包括香港政府、本地的基督徒团体及犹太团体。圣堂于1872年11月20日被祝圣,是当时香港仅有的三座天主教圣堂之一,其余二座圣堂分别是威灵顿街无原罪堂及湾仔圣方济各沙勿略堂。但圣堂于1874年9月被台风彻底摧毁,新圣堂于1876年竣工重建,直到1949年1月25日,才正式升格成为圣若瑟堂区。

建筑风格

圣若瑟堂的外貎,像陆上的一艘,喻意教会普渡众生的使命。对着花园道的船头,有十字架和酷似眼睛的圆洞。船身呈浅蓝色,有三个抛物线形镶有金边的装饰拱。中央圣若瑟浮雕左手下垂拿着一把锯,右手曲在胸前拿着铁锤,旁边的两个装饰拱则有玉簪花浮雕。三个装饰拱内都有波浪形的线条,给人的印象是一位在船上勤恳劳动的工匠。船尾对着红棉路,同样有十字架眼睛

圣堂内,正祭台后的主墙又再重复三个抛物线形镶有金边的装饰拱,中央的拱内是耶稣画像,左边的拱内是圣若瑟,右边的拱内是圣母玛利亚。祭台前两侧的凸肚圆柱,在灯光下骤眼看去像两支在转动的巨大轳辘,圣堂就像是圣若瑟的工场。

祭台后墙上两侧的连环故事壁画墨西哥鲍博(F.Borboa)创作:祭台右边描绘天使宣布玛利亚的使命、若瑟得天使报梦、若瑟与玛利亚成婚;祭台左边由外向内是司祭高举婴孩耶稣、若瑟带领玛利亚及耶稣逃难埃及、耶稣十二岁在圣殿解经。

在圣堂后方圣洗池小堂侧的另一小堂内,供放菲律宾圣人鲁衣士(Lorenzo Ruiz 1600-1637)的木刻像,他是十七世纪的殉道教徒,与其他九位道明会士和六位教徒在日本长崎德川幕府时代(约1633年至1637年间)殉道。

圣堂于花园道的出口处树立了一支白色的细小而长的木柱,上面写着“香港祝愿世界人类和平”。这应是每一位从圣若瑟堂出来的信众所乐意带给世界的祝福。教堂停车场的一角,设置了露德圣母洞,圣母像脚下有流水,象征生命,旁边种了玉簪花,是圣若瑟的标记[2]

视频

花园道圣若瑟堂 相关视频

香港天主教颂恩 217 仁慈的圣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