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花甲当着缤纷裳(马丽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甲当着缤纷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花甲当着缤纷裳》中国当代作家马丽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花甲当着缤纷裳

甲午的谷雨,母亲时钟上的指针经过天干地支半个多世纪的冗长轮回,沧桑地,也美好地重叠在了一起。

母亲六十了,恍若一瞬间。突然地,一树灿烂的春花,就变成秋阳下一片寂静的林子。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就叫做——人生几何!

母亲四岁从南方的城市来到北方的乡下,被当兵的姥爷千里迢迢领养了当闺女。她对胞衣之地所有的记忆片断都来自初到我们村时身穿的一套粉色洋布童装上。在贫瘠的五十年代末,乡民扯布自制新衣都属罕见,母亲的穿着堪称时装。这是亲生父亲临别买给她的唯一念想,也是母亲四十岁以前最奢侈的一件衣裳。直到我出生,长到她当年那么大,连穿两年才把她压箱底的宝贝穿破。那打了褶皱的泡泡袖、桃花瓣一样的芽芽边,被老照片永远地珍藏。

姥爷、姥姥对母亲极好,大锅饭时代从食堂打来的半菜半汤总是两人喝稀的,省下稠的母亲吃。

母亲说,她的衣服一件要穿四季:冬天套上棉花是袄,开春拆了花是夹衣,入夏卸了里子捋起袖子,秋天再加里子。即便如此,他们仍节衣缩食供母亲读书,从小学一直到高中。

发黄的老照片里,母亲指点着,把一个女人的半生悲喜轻轻地盘点:那个有酒窝、满脸稚气、穿对襟布衣的小女孩,那个剪发齐耳、白衣蓝裤的女学生,那个头戴草帽、扎着辫子、身着汗衫的女社员,那个古板灰制衣也挡不住青春生气的大姑娘,那个背着布包、兜别钢笔的农村补贴干部,那个额发零散、拖家带口的年轻妈妈,那个为了供养儿女、一套廉价西服执着穿了十年的疲惫含笑的女人,那个韶华已逝、身穿涤纶风衣、脚踏处理方口皮鞋的中年妇女,那个为了房贷到过年才狠心买了一件羽绒服的母亲!

一个有着江南丽质的女子,从一沓照片上悄然走过,走过青春,走过饥馑,走过拼搏,走过一道道沟壑,直走得华发早生,容颜失色。她的衣服始终那么素净,没有什么颜色。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母亲的衣装记录了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大地飞歌。

是的,她这一代人是如此朴素,如此守旧,朴素到青年时只流行蓝、白、灰三色,中年时买不起像样的花色;守旧到工作时自律着衣装严谨,退休后腼腆着自我封锁。

记不清蜕变始自何时。也许是老家的村里新修了小广场、安了玉兰灯柱;也许是县里有了高架桥、通了高速路和铁道;或者是从小到大生活着的这片土地被不断地挖掘为一个个闪亮登场的风景区。总之,有一股风在轻轻吹刮。

我看见,我的母亲和许多人的母亲在一起,踏着铿锵的鼓点,扭着蓬勃的腰肢,挥着鲜艳的彩绸,出没在元宵佳节闹红火的人流里。我看见,我的母亲和许多人的母亲在一起,扎马步,打太极;挥长剑,出剑指;折扇侧脸过,红花当街开。我看见,我的母亲和许多人的母亲在一起,在村头的庙园,在汇演的展台,在落日的场院,在飘雪的公园,那些花白头发下不再光洁的脸上,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曾经失落的花样年华归去来兮……

于是,愤愤地想到数十年来她穿过的那些古板的衣裳。于是,就愤愤地想要打造一个新的母亲出来。

无奈,那么艳丽的表演服都能接纳的母亲,一到现实就又回归了本色,不是嫌花色繁重、样式新潮,就是嫌点缀多、太招摇,启而不发得很。

当年,姥爷早逝,她这个顶门事的独女在丧事上倍受责难。按传下来的规矩,必须从族里选一男亲充当后嗣来举引灵幡,作为报偿,要分一多半的家产给人家,所谓孝帽底下孝子寒声,何况是形单影只的孝女。而母亲义无反顾地以女儿之身,兼顾举幡、接供、披麻、守灵,惊世骇俗地开了方圆几十里独女办丧的先河。之后,陈规被破,弱女子们纷纷效仿。这是何等的魄力和胆识!与今时今日穿一件稍稍美丽的衣服还要瞻前顾后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母亲和许多的母亲们终是渐渐开化起来。传统的旧式藩篱在姹紫嫣红的万千景象下海市蜃楼般悄悄隐退,被生活磨砺得粗糙坚硬的大妈的心复苏并且沸腾。

忽如一夜之间,小城的老太太们都穿上了彩衣,从粉蓝到玫红,款式渐趋时尚多姿;从左顾右盼担心被指“老来俏”,到从容自若、彼此欣赏;从自己偷着买了新衣,藏着掖着请老姐妹们过了目才敢出门,到被闺女、儿媳打扮得心花怒放;那些一度错过青葱岁月的妈妈咪呀们齐心协力朝流行前线奔去。回到村里小住,老家的街坊邻居也像赶趟儿似的花枝招展起来,每晚都有乡间版的舞会,还嫌母亲的衣裳不亮丽、不出色。

母亲欣喜着睡上了结婚都不曾有过的大红镶边的太空枕,坐上了弟弟新买的小轿车;欣喜着乔迁了新居,安了灼灼莹润的烤瓷牙;欣喜着穿上大红大绿,在镜子前扭捏得像梦回昨天的那个大姑娘。

我的母亲和这个时代的许多母亲们簇拥在一起,那么明媚,那么意气风发,生活的颜色在千淘万漉之后闪现出沧桑阅尽的动人芳华。

半世辛劳处,荣辱浮沉间,往事历历滋味长;

一生朴素色,冷暖春秋迟,花甲当着缤纷裳。 [1]

作者简介

马丽君,女,山西长治人,九三学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