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甲當着繽紛裳(馬麗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甲當着繽紛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花甲當着繽紛裳》中國當代作家馬麗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花甲當着繽紛裳

甲午的穀雨,母親時鐘上的指針經過天干地支半個多世紀的冗長輪迴,滄桑地,也美好地重疊在了一起。

母親六十了,恍若一瞬間。突然地,一樹燦爛的春花,就變成秋陽下一片寂靜的林子。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就叫做——人生幾何!

母親四歲從南方的城市來到北方的鄉下,被當兵的姥爺千里迢迢領養了當閨女。她對胞衣之地所有的記憶片斷都來自初到我們村時身穿的一套粉色洋布童裝上。在貧瘠的五十年代末,鄉民扯布自製新衣都屬罕見,母親的穿着堪稱時裝。這是親生父親臨別買給她的唯一念想,也是母親四十歲以前最奢侈的一件衣裳。直到我出生,長到她當年那麼大,連穿兩年才把她壓箱底的寶貝穿破。那打了褶皺的泡泡袖、桃花瓣一樣的芽芽邊,被老照片永遠地珍藏。

姥爺、姥姥對母親極好,大鍋飯時代從食堂打來的半菜半湯總是兩人喝稀的,省下稠的母親吃。

母親說,她的衣服一件要穿四季:冬天套上棉花是襖,開春拆了花是袷衣,入夏卸了里子捋起袖子,秋天再加里子。即便如此,他們仍節衣縮食供母親讀書,從小學一直到高中。

發黃的老照片裡,母親指點着,把一個女人的半生悲喜輕輕地盤點:那個有酒窩、滿臉稚氣、穿對襟布衣的小女孩,那個剪髮齊耳、白衣藍褲的女學生,那個頭戴草帽、扎着辮子、身着汗衫的女社員,那個古板灰製衣也擋不住青春生氣的大姑娘,那個背着布包、兜別鋼筆的農村補貼幹部,那個額發零散、拖家帶口的年輕媽媽,那個為了供養兒女、一套廉價西服執着穿了十年的疲憊含笑的女人,那個韶華已逝、身穿滌綸風衣、腳踏處理方口皮鞋的中年婦女,那個為了房貸到過年才狠心買了一件羽絨服的母親!

一個有着江南麗質的女子,從一沓照片上悄然走過,走過青春,走過饑饉,走過拼搏,走過一道道溝壑,直走得華發早生,容顏失色。她的衣服始終那麼素淨,沒有什麼顏色。與許多同齡人一樣,母親的衣裝記錄了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的大地飛歌。

是的,她這一代人是如此樸素,如此守舊,樸素到青年時只流行藍、白、灰三色,中年時買不起像樣的花色;守舊到工作時自律着衣裝嚴謹,退休後靦腆着自我封鎖。

記不清蛻變始自何時。也許是老家的村里新修了小廣場、安了玉蘭燈柱;也許是縣裡有了高架橋、通了高速路和鐵道;或者是從小到大生活着的這片土地被不斷地挖掘為一個個閃亮登場的風景區。總之,有一股風在輕輕吹刮。

我看見,我的母親和許多人的母親在一起,踏着鏗鏘的鼓點,扭着蓬勃的腰肢,揮着鮮艷的彩綢,出沒在元宵佳節鬧紅火的人流里。我看見,我的母親和許多人的母親在一起,扎馬步,打太極;揮長劍,出劍指;摺扇側臉過,紅花當街開。我看見,我的母親和許多人的母親在一起,在村頭的廟園,在匯演的展台,在落日的場院,在飄雪的公園,那些花白頭髮下不再光潔的臉上,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曾經失落的花樣年華歸去來兮……

於是,憤憤地想到數十年來她穿過的那些古板的衣裳。於是,就憤憤地想要打造一個新的母親出來。

無奈,那麼艷麗的表演服都能接納的母親,一到現實就又回歸了本色,不是嫌花色繁重、樣式新潮,就是嫌點綴多、太招搖,啟而不發得很。

當年,姥爺早逝,她這個頂門事的獨女在喪事上倍受責難。按傳下來的規矩,必須從族裡選一男親充當後嗣來舉引靈幡,作為報償,要分一多半的家產給人家,所謂孝帽底下孝子寒聲,何況是形單影隻的孝女。而母親義無反顧地以女兒之身,兼顧舉幡、接供、披麻、守靈,驚世駭俗地開了方圓幾十里獨女辦喪的先河。之後,陳規被破,弱女子們紛紛效仿。這是何等的魄力和膽識!與今時今日穿一件稍稍美麗的衣服還要瞻前顧後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母親和許多的母親們終是漸漸開化起來。傳統的舊式藩籬在奼紫嫣紅的萬千景象下海市蜃樓般悄悄隱退,被生活磨礪得粗糙堅硬的大媽的心復甦並且沸騰。

忽如一夜之間,小城的老太太們都穿上了彩衣,從粉藍到玫紅,款式漸趨時尚多姿;從左顧右盼擔心被指「老來俏」,到從容自若、彼此欣賞;從自己偷着買了新衣,藏着掖着請老姐妹們過了目才敢出門,到被閨女、兒媳打扮得心花怒放;那些一度錯過青蔥歲月的媽媽咪呀們齊心協力朝流行前線奔去。回到村里小住,老家的街坊鄰居也像趕趟兒似的花枝招展起來,每晚都有鄉間版的舞會,還嫌母親的衣裳不亮麗、不出色。

母親欣喜着睡上了結婚都不曾有過的大紅鑲邊的太空枕,坐上了弟弟新買的小轎車;欣喜着喬遷了新居,安了灼灼瑩潤的烤瓷牙;欣喜着穿上大紅大綠,在鏡子前扭捏得像夢回昨天的那個大姑娘。

我的母親和這個時代的許多母親們簇擁在一起,那麼明媚,那麼意氣風發,生活的顏色在千淘萬漉之後閃現出滄桑閱盡的動人芳華。

半世辛勞處,榮辱浮沉間,往事歷歷滋味長;

一生樸素色,冷暖春秋遲,花甲當着繽紛裳。 [1]

作者簡介

馬麗君,女,山西長治人,九三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