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芸薹

中文名称 芸薹

拉丁学名 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campestris

别称 薹芥,芸苔,油菜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五桠果亚纲

目 白花菜目

族 芸薹族

芸薹(拉丁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L.),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它为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叶柄宽,长2~6厘米,基部抱茎。其总状花序在花期成伞房状,以后伸长;花鲜黄色,直径7~10毫米;萼片长圆形,长3~5毫米,直立开展,顶端圆形,边缘透明,稍有毛。它产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地。

目录

信息

种中文名:芸薹

种拉丁名:Brassica campestris Linn.

科中文名:十字花科

科拉丁名:Brassicaceae

属中文名:芸薹属

属拉丁名:Brassica

命名来源:(唐本草)[][1]

形态特征

油菜又名菜薹。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近无毛,稍带粉霜。基生叶大头羽裂,顶裂片圆形或卵形,边缘有不整齐弯缺牙齿,侧裂片1至数对,卵形;叶柄宽,长2-6厘米,基部抱茎;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长6-10厘米,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有硬毛及缘毛;上部茎生叶长圆状倒卵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8(-15)厘米,宽0.5-4(-5)厘米,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波状细齿。总状花序在花期成伞房状,以后伸长;花鲜黄色,直径7-10毫米;萼片长圆形,长3-5毫米,直立开展,顶端圆形,边缘透明,稍有毛;花瓣倒卵形,长7-9毫米,顶端近微缺,基部有爪。长角果线形,长3-8厘米,宽2-4毫米,果瓣有中脉及网纹,萼直立,长9-24毫米;果梗长5-15毫米。种子球形,直径约1.5毫米。紫褐色。花期3-4月,果期5月。[2]

分布区域

主产区是长江流域和西北。

生长环境

为栽培植物,喜肥沃,湿润的土地。

药用价值

芸薹,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campestrisL.的根、茎和叶。主产区是长江流域和西北。具有凉血散血,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血痢,丹毒,热毒疮肿,乳痈,风疹,吐血。[3]

【出处】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Yún Tái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Bird Rape

【别名】胡菜、寒菜、薹菜、芸薹菜、薹芥、青菜、红油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根、茎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campestris L.

采收和储藏:2-3月采收,多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栽培植物,喜肥沃、湿润的土地。

资源分布:主产区是长江流域和西北。

【性味】辛;甘;性平

【归经】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凉血散血;解毒消肿。主血痢;丹毒;热毒疮肿;乳痈;风疹;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30-300g;捣汁服,20-100ml。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

1.麻疹后、疮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2.《百病方》:狐臭人食之,病加剧。

3.《随息居饮食谱》:发风动气,凡患腰脚口齿诸病。及产后、痧痘、疮家痼疾,目证,时感皆忌之。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主腰脚痹,又治油肿丹毒。

2.《唐本草》:主风游丹肿,乳痈。

3.《本草拾遗》:破血,产妇煮食之。又捣叶敷赤游轸。

4.《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血风及瘀血。

5.《开宝本草》:破症瘕结血。

6.《本草纲目》:治瘭疽,豌豆疮,散血消肿。

7.《随息居饮食谱》:破结通肠。

8.《四川中药志》:治吐血。

【摘录】《中华本草[4]

参考来源

  1. 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 Linn.,植物通
  2. 芸薹,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3. 芸薹,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4. 芸薹,中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