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蕓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蕓薹

中文名稱 蕓薹

拉丁學名 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campestris

別稱 薹芥,芸苔,油菜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五椏果亞綱

目 白花菜目

族 蕓薹族

蕓薹(拉丁學名:Brassica campestrisL.),十字花科芸苔屬植物。它為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葉柄寬,長2~6厘米,基部抱莖。其總狀花序在花期成傘房狀,以後伸長;花鮮黃色,直徑7~10毫米;萼片長圓形,長3~5毫米,直立開展,頂端圓形,邊緣透明,稍有毛。它產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甘肅等地。

信息

種中文名:蕓薹

種拉丁名:Brassica campestris Linn.

科中文名:十字花科

科拉丁名:Brassicaceae

屬中文名:蕓薹屬

屬拉丁名:Brassica

命名來源:(唐本草)[][1]

形態特徵

油菜又名菜薹。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粗壯,直立,分枝或不分枝,無毛或近無毛,稍帶粉霜。基生葉大頭羽裂,頂裂片圓形或卵形,邊緣有不整齊彎缺牙齒,側裂片1至數對,卵形;葉柄寬,長2-6厘米,基部抱莖;下部莖生葉羽狀半裂,長6-10厘米,基部擴展且抱莖,兩面有硬毛及緣毛;上部莖生葉長圓狀倒卵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8(-15)厘米,寬0.5-4(-5)厘米,基部心形,抱莖,兩側有垂耳,全緣或有波狀細齒。總狀花序在花期成傘房狀,以後伸長;花鮮黃色,直徑7-10毫米;萼片長圓形,長3-5毫米,直立開展,頂端圓形,邊緣透明,稍有毛;花瓣倒卵形,長7-9毫米,頂端近微缺,基部有爪。長角果線形,長3-8厘米,寬2-4毫米,果瓣有中脈及網紋,萼直立,長9-24毫米;果梗長5-15毫米。種子球形,直徑約1.5毫米。紫褐色。花期3-4月,果期5月。[2]

分布區域

主產區是長江流域和西北。

生長環境

為栽培植物,喜肥沃,濕潤的土地。

藥用價值

蕓薹,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campestrisL.的根、莖和葉。主產區是長江流域和西北。具有涼血散血,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血痢,丹毒,熱毒瘡腫,乳癰,風疹,吐血。[3]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Yún Tái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Bird Rape

【別名】胡菜、寒菜、薹菜、蕓薹菜、薹芥、青菜、紅油菜。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根、莖和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ssica campestris L.

採收和儲藏:2-3月採收,多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為栽培植物,喜肥沃、濕潤的土地。

資源分布:主產區是長江流域和西北。

【性味】辛;甘;性平

【歸經】肺;肝;脾經

【功能主治】涼血散血;解毒消腫。主血痢;丹毒;熱毒瘡腫;乳癰;風疹;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30-300g;搗汁服,20-100ml。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

1.麻疹後、瘡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2.《百病方》:狐臭人食之,病加劇。

3.《隨息居飲食譜》:發風動氣,凡患腰腳口齒諸病。及產後、痧痘、瘡家痼疾,目證,時感皆忌之。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主腰腳痹,又治油腫丹毒。

2.《唐本草》:主風游丹腫,乳癰。

3.《本草拾遺》:破血,產婦煮食之。又搗葉敷赤游軫。

4.《日華子本草》:治產後血風及瘀血。

5.《開寶本草》:破症瘕結血。

6.《本草綱目》:治瘭疽,豌豆瘡,散血消腫。

7.《隨息居飲食譜》:破結通腸。

8.《四川中藥志》:治吐血。

【摘錄】《中華本草[4]

參考來源

  1. 蕓薹Brassica campestris Linn.,植物通
  2. 蕓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蕓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蕓薹,中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