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苇子水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苇子水村,村域面积9.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0亩,林地620亩,荒山12388亩。现有人口420户720人,其中农户225户495人;居民195户225人。[1]

2018年3月,苇子水村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

中文名:苇子水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

地理位置:镇域东部

面 积:9.76 km²

地理位置

苇子水村为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辖村,位于镇域东部,东距北京城55公里,东南距区政府驻地22.1公里,北距田庄村1.5公里,东距南山村2.8公里,西南距109国道芹峪口检查站6公里,芹高公路(芹峪口-高崖口)从村西穿过,交通方便。

区域特色

是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村子民居分布在九龙八盆之中,依山建有46座明清四合院,有5座基本完好。村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河上架有13座桥,其中5座水泥桥,8座石桥。随河沟宽窄变化,桥身的长短随之变化。石桥的建筑材料均为石头,沙子,大灰,形状多为拱桥。材料简单,一般就地取材,石头块头不大,经过能工巧匠之手的雕琢而形状各异。

苇子水村文化活动丰富,其中该村秧歌戏2007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

主导产业

主要物产有香椿柿子核桃、山杏等,尤以香椿和核桃比较出名。林业和养殖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苇子水村利用保存完整的民俗文化和南北合璧的人文景观,积极打造民俗旅游。 [2]

一榆两槐四古柏

雁翅镇苇子水村地处太行山区北部,海拔高度500多米,四面环山、九龙八岔、植被茂盛、地址多样、峰奇石怪、谷深涧幽、古建民居、依山而建,有着近600年的悠久历史。

苇子水村有文字可查的最早记载为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

据说自明朝该村宗祖高氏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到此,历经600余年繁衍,百户同宗,无其他杂姓混入,几十代人辈辈传衍,家族谱系清晰明确。由于相对封闭的环境,村民友善互助,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生活宁静、平和、安详、自然。该村人文景观很有特色,由于地形是盆地构造,自古就有九龙戏金盆之传说,村子民居分布在九龙八岔之中,每一条沟岔中都依山建有明清四合院,虽历经磨难大部分得以保存下来。其鲜明的明清风格让人倍感世事沧桑。这些朴素的古建民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民俗文化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除此之外,村中一榆两槐四古柏,菩萨庙背靠着龙王庙,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这里淳朴的民风和以明清四合院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给发展民俗旅游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苇子水村不大,村子沿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而建,沟口即是村头。村头的石桥旁,耸立着一颗百年老槐树。岁月风雨的侵蚀,掏空了老槐树的躯干,远远看去,它就像一个佝偻着身躯守立在村头的老人,向过往的行人叙说着自己的沧桑:这个宗族源自山西洪洞。老槐树是苇子水村的标志。一条用山石垒砌,深宽近两米的流水沟,沿着山沟从村头延伸到村尾。水沟上每相隔不远,就砌有一座石桥,供行人通行。这样的小石桥一共有十二座。苇子水村的石桥在桥梁建筑上也是别具特色的。所有的石桥都不是石条铺砌,也没有桥墩,全靠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发券垒砌而成,并且石桥的券拱弧度不一,最小的仅有5度。沟是干涸的,听村中老人介绍,以前沟里常年水流丰沛,芦苇丛生,苇子水村因此而得名。

苇子水村历来有“一榆两槐四古柏”之称。“一榆”是棵龙爪榆,数百年来它一直庇护着一座四合院。“两槐”除了村头的参天古槐外,村中的另一株槐树矮小得有些可怜,树干只有拳头般粗,可它却与村头的槐树同龄。听村中老人讲,几十年来就见它这般大小,像这个村子一样,不曾有过多大改变。“四古柏”傲立于四处山头,它们却生长在一条直线上。

视频

京西深山中的古村落 苇子水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