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苍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苍台镇

苍台镇 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下辖镇,地处豫 鄂两省交界处,位于唐河县城西南41公里,东临龙潭镇,西隔唐河与新野县相望,北连郭滩镇,南与湖北省 襄阳、枣阳毗邻,素有“二省四县交界处”之说。

基本内容

中文名:苍台镇

外文名:Cangtai Town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苍台村、丁湾村、朱李湾村、郭庄村、陈排湾村、五里陈村

电话区号:0377

著名景点:世界谢氏发源地

面积:85.4平方公里

别名:苍苔

国家/地区:中国河南

政府驻地:苍台镇

邮政编码:473411

地理位置:唐河县城西南

乡镇简介

苍台镇地处豫鄂两省结合部,位于唐河县城西南41公里,东临龙潭镇,西隔唐河与新野相望,北连郭滩镇,南与湖北省 襄阳、枣阳毗邻,素有“二省四县交界处”之说。辖区总面积85.4平方公里,6.7万首耕地,4.6万人,有21个村委,一个县属林场,一个镇直农科所。

苍台镇历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清朝属苍台保,中华民国属龙潭区苍台镇,1950年改龙潭区苍台乡,1956年属苍台中心乡,1968年属苍台乡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98年撤乡设镇。该镇谢家庄村为古邑封地,是世界谢氏的发源地。苍台镇现有文化站一个,文物馆一处,保存文物100多件,其中谢邑文件40多件,图书馆(室)3个,藏书5万余册,文物和景点有谢邑遗址、千年古桑和八百年古柏林各一处;世界谢氏宗亲会于1986年、1993年两次前来寻根问祖,出资200多万元建谢氏小学一处;1926年烈士闫普润在闫庄村成立全县第一个党支部;丁湾西南为因1938年国民党抗日将领钟毅师长殉难处,当地政府筹资兴建钟毅中、小学各一所,以示纪念。

唐河流经该镇10个行政村,长23.6公里,自古水运便利,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种植业发达,科技含量高,农业资源丰富,品质优良,2001年农业产值达16000万元,是唐南重要的棉花、小麦、花生生产基地和高产开发乡镇之一。畜牧业上,形成了以养良种獭兔、波尔山羊、樱桃谷鸭和生猪为主的养殖基地。

工业经济

苍台工业发展迅速,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1.7亿元。植物油加工、棉花加工面粉加工和肉类皮毛业加工比较发达,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以农业资源为主的加工工业体系,年产优质面粉56万吨.2001年该镇借东西合作的东风,加大招滴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上饴糖、羽毛粉饲料、面粉、pvc制管四个项目,创建4个加工厂, 当年实现利税120万元。2002年,又新上年产6000吨生产能力的精制挂面厂一个,年加工能力20万只香酥兔、香酥鸭项目各一个。黑陶工艺历史悠久,有一干多年历史,黑陶工艺精湛,品种多,具有极尚的观赏和珍藏价值。产品远销豫鄂两省,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苍台镇交通便利,有至唐河、新野、襄樊、桐河4条二级油路,交通四通八达。通信事业日新月异, 目前全镇有两座信号塔,程控电话1500部,手机560部;有电视差转台两座,21个村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苍白镇区面2.5平方公里,有井字型街道8条,近年来共投资200万元完善街道配套设施,美化了镇容。街东工业区,水上公园框架形成,2001年投资60余万元在镇东疆石河修拦河大坝一座,该坝集蓄水灌溉、旅游于一体,拓宽了镇域面积,改善了镇区环境。苍台集镇商贾云集,形成服装、布匹、副食批发、蔬菜肉蛋、畜禽交易等专业市场,商户600家,从业人员2230人,日上市容流量1一1.4万人次,年商品零售额达到1000万元,是豫南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

苍台镇以良好的环境,优惠的引资政策,诚招天下客。苍台真诚地愿与外地客商一道,共同发展,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历史沿革

据苍台镇镇志资料可知:

第五章 军事武装:

民国初期陈排湾寨内设有自卫武装,并有罐枪、老白龙(火炮)、土枪、洋枪、大刀和长矛等武器。

抗日战争时期,苍台成立了抗战自卫队,队长由郭光坤担任,有500余人,步枪三百余支,手枪六支。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陈排湾村陈国藩私人设立枪炮厂一所,日产“汉阳枪”一支。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郭庄郭鼎新购置手轧绞车打包机一台,建棉花打包厂。民国二十七年春,南阳联防司令别廷芳清乡,陈文定等二十七人被枪杀。十月,由于叛徒霍凌云出卖,地下党员郭鼎新等三人被别廷芳部下枪毙于苍台。[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