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蒼台鎮

蒼台鎮 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下轄鎮,地處豫 鄂兩省交界處,位於唐河縣城西南41公里,東臨龍潭鎮,西隔唐河與新野縣相望,北連郭灘鎮,南與湖北省 襄陽、棗陽毗鄰,素有「二省四縣交界處」之說。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蒼台鎮

外文名:Cangtai Town

行政區類別:

下轄地區:蒼台村、丁灣村、朱李灣村、郭莊村、陳排灣村、五里陳村

電話區號:0377

著名景點:世界謝氏發源地

面積:85.4平方公里

別名:蒼苔

國家/地區:中國河南

政府駐地:蒼台鎮

郵政編碼:473411

地理位置:唐河縣城西南

鄉鎮簡介

蒼台鎮地處豫鄂兩省結合部,位於唐河縣城西南41公里,東臨龍潭鎮,西隔唐河與新野相望,北連郭灘鎮,南與湖北省 襄陽、棗陽毗鄰,素有「二省四縣交界處」之說。轄區總面積85.4平方公里,6.7萬首耕地,4.6萬人,有21個村委,一個縣屬林場,一個鎮直農科所。

蒼台鎮歷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清朝屬蒼台保,中華民國屬龍潭區蒼台鎮,1950年改龍潭區蒼台鄉,1956年屬蒼台中心鄉,1968年屬蒼台鄉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1998年撤鄉設鎮。該鎮謝家莊村為古邑封地,是世界謝氏的發源地。蒼台鎮現有文化站一個,文物館一處,保存文物100多件,其中謝邑文件40多件,圖書館(室)3個,藏書5萬餘冊,文物和景點有謝邑遺址、千年古桑和八百年古柏林各一處;世界謝氏宗親會於1986年、1993年兩次前來尋根問祖,出資200多萬元建謝氏小學一處;1926年烈士閆普潤在閆莊村成立全縣第一個黨支部;丁灣西南為因1938年國民黨抗日將領鍾毅師長殉難處,當地政府籌資興建鍾毅中、小學各一所,以示紀念。

唐河流經該鎮10個行政村,長23.6公里,自古水運便利,氣候適宜,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種植業發達,科技含量高,農業資源豐富,品質優良,2001年農業產值達16000萬元,是唐南重要的棉花、小麥、花生生產基地和高產開發鄉鎮之一。畜牧業上,形成了以養良種獺兔、波爾山羊、櫻桃谷鴨和生豬為主的養殖基地。

工業經濟

蒼台工業發展迅速,2001年實現工業產值1.7億元。植物油加工、棉花加工麵粉加工和肉類皮毛業加工比較發達,形成了比較完備的、以農業資源為主的加工工業體系,年產優質麵粉56萬噸.2001年該鎮借東西合作的東風,加大招滴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新上飴糖、羽毛粉飼料、麵粉、pvc制管四個項目,創建4個加工廠, 當年實現利稅120萬元。2002年,又新上年產6000噸生產能力的精製掛麵廠一個,年加工能力20萬隻香酥兔、香酥鴨項目各一個。黑陶工藝歷史悠久,有一干多年歷史,黑陶工藝精湛,品種多,具有極尚的觀賞和珍藏價值。產品遠銷豫鄂兩省,深受廣大用戶喜愛。

蒼台鎮交通便利,有至唐河、新野、襄樊、桐河4條二級油路,交通四通八達。通信事業日新月異, 目前全鎮有兩座信號塔,程控電話1500部,手機560部;有電視差轉台兩座,21個村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

蒼白鎮區面2.5平方公里,有井字型街道8條,近年來共投資200萬元完善街道配套設施,美化了鎮容。街東工業區,水上公園框架形成,2001年投資60餘萬元在鎮東疆石河修攔河大壩一座,該壩集蓄水灌溉、旅遊於一體,拓寬了鎮域面積,改善了鎮區環境。蒼台集鎮商賈雲集,形成服裝、布匹、副食批發、蔬菜肉蛋、畜禽交易等專業市場,商戶600家,從業人員2230人,日上市容流量1一1.4萬人次,年商品零售額達到1000萬元,是豫南繁榮的商貿中心之一。

蒼台鎮以良好的環境,優惠的引資政策,誠招天下客。蒼台真誠地願與外地客商一道,共同發展,攜手共創美好明天!

歷史沿革

據蒼台鎮鎮志資料可知:

第五章 軍事武裝:

民國初期陳排灣寨內設有自衛武裝,並有罐槍、老白龍(火炮)、土槍、洋槍、大刀和長矛等武器。

抗日戰爭時期,蒼台成立了抗戰自衛隊,隊長由郭光坤擔任,有500餘人,步槍三百餘支,手槍六支。

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陳排灣村陳國藩私人設立槍炮廠一所,日產「漢陽槍」一支。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郭莊郭鼎新購置手軋絞車打包機一台,建棉花打包廠。民國二十七年春,南陽聯防司令別廷芳清鄉,陳文定等二十七人被槍殺。十月,由於叛徒霍凌雲出賣,地下黨員郭鼎新等三人被別廷芳部下槍斃於蒼台。[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