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苍山西镇

苍山西镇位于漾濞彝族自治县中部偏北,点苍山西麓,东以点苍山脊为界与大理市相交,南接平坡镇,西连富恒、太平两乡,北依漾江镇。最高海拔4122米,最低海拔1500米,国土面积355.84平方千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人民政府距州府大理市(下关)32.6公里。大漾二级公路直达境内,老320国道,省级平甸线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水力、植物、动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

中文名: 苍山西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

地理位置: 大理州中部,点苍山西部

面 积: 355.84 km²

电话区号: 0872

邮政区码: 6725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和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区

人口数量: 46410人(2017年)

机 场: 距大理机场56公里

火车站: 距大理站41公里

车牌代码: 云L

方 言: 彝族话、白族话

目录

民族迁徙

青铜器时代的“漾濞苍山崖画”证明远在三、四千年以前,漾濞苍山西镇就有人类的祖先居住。境内的土著民族主要是彝族,两汉至清的文献称彝族为“乌蛮”、“罗罗”,彝族自称“腊罗拨”“土族”等。

境内的汉族最早进入在明代,明军将领傅友德、蓝玉、沐英统帅大军平定滇西,部分官兵被留守在漾濞,设卫屯田,继续平定地方,他们成为漾濞汉族最早先民,主要分布在漾濞江河谷一带,现今境内的汉族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后裔。

回族也是外来民族,他们是西域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后裔,在元朝时随忽必烈攻占大理的部分回军官兵,奉命在漾濞驻防和屯田,成为首批落籍漾濞的回族先民。清朝杜文秀起义失败后,各地回族遭到清军屠杀,漾濞回族也未能幸免,一部分逃匿,大部分遭杀害。光绪三年(1877年),蒙化直隶厅奉命招抚流落外籍的回民归籍复业,此后陆续又有经商者落籍。

白族自称“白尼”、“白伙”。白族是大理洱海地区的土著民族,从明代开始,他们中的部分到境内,主要从事做手艺(裁缝、鞋匠、银匠等),经商、从教,随后在境内定居下来,成为境内最早的白族先民。历史上称他们为太和籍,建国前,在上街还设有“太和宫”会馆。

苗族的祖籍多为贵州和四川,他们于清代晚期和民国年间由邻境进入境内,主要聚居在境内花椒园村小水塘,白羊村石打牛。

境内还有傈僳族、藏族、纳西族、壮族、水族等民族,都不足百人,多是因为经商或婚配、就业进入,主要分布在机关单位,少部分在农村。长期以来,境内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苍山西镇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

资源环境

地理气候

苍山西镇位于漾濞彝族自治县中部偏北,点苍山西麓,是一个河谷、山地、高山相间分布的大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拨高差大,最高海拔4122米,最低海拔1500米,立体气候突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18.3℃,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国土面积355.84平方千米。

漾濞江水资源

苍山西镇拥有8.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可开发的总装机容量达30万千瓦以上。1978年以来,先后建成雪山河一、二、三、四级电站、栗树坡电站、石月亮河电站、紫阳河三、四级电站、广溢河电站共12座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11万千瓦。苍山西镇修建水利工程17件,其中全县唯一一座水(一)型水库在境内淮安村小春坝,总投资1715万元,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

经济植物

由于气候温和,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林木、经济果木、林副产品、古树名木等资源非常丰富。有森林野生经济植物1000余种,中草药植物200多种,森林花卉数百种,林中食用菌50种。其中名贵药类植物有:苍山贝母、云茯苓、岩白菜等。名贵花卉植物有:苍山杜娟、山茶、兰花、报春花、龙胆花、百合花等。名贵食用菌有:松茸、干巴菌、黑木耳、香蕈、鸡枞。

珍稀鸟类

绿色山林和良好和生态环境,为鸟兽栖息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力条件,境内鸟类种类已达100种以上,其中珍稀鸟类有绿孔雀、白腹锦鸡、雕等。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有:狒猴、水熊猫、黑熊等。

果木栽培

苍山西镇经济果木栽培历史悠久,是经济果木种繁多的地区之一,境内盛产优质大泡核桃,其中核桃干果年产量1800万公斤,境内光明万亩核桃生态园成为全省至全中国干果发展基地的一个典范,享誉中国。水果品种众多,优质品种有秀岭玉香梨、漾濞清脆李、李家庄苹果。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闻名遐尔的香软米曾是古代进献宫廷的“贡米”。特色经济作物有树头菜、鱼腥草、蕨菜等。

矿产资源

境内位于甸滇西地槽皱系成矿区,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理彩花石、铜、铁、锡、锌等,现经地质部门勘察清楚的矿床矿点共5个,现初步开发利用的有:塔盘山锑矿,彩花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其中大理石(彩花石)蕴藏量十分丰富,属特大型矿床。

科教文卫

苍山西镇有初级中学1所,村级小学16所,托幼所1所,有教职工300多人,教学班150多个,在校学生6500多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民间传统的有彝族、苗族打歌,唢呐吹奏、打陀螺等。现苍山西镇共有文艺队13支,组织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大力培养文艺骨干。每年春节组织龙灯队进行耍龙和花灯歌舞表演,增加节日气氛。核桃文化广场建成后,每天傍晚在核桃文化广场进行打歌活动。淮安村、马厂村、密场村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队,老年体协组织的老年文艺队、腰鼓队,平时自娱自乐,遇节庆日也参加表演。2005年苍山西镇文化站有工作人员6人,电影放映机2套,在苍山西镇范围内开展电影的巡回放映活动,得到城乡居民的一至好评。有图书室一个,藏书2700多册,有村文化室17个,万村书库5000多套。

特色产业

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以光明核桃生态园为龙头的核桃产业不断壮大,苍山西镇累计新增种植核桃面积3.4万亩,核桃总面积达10万亩,产量1800吨,产值1955万元。成功引进涵轩公司到苍山西镇发展核桃产业,种植和管理达到了区域化、集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核桃加工业快速发展,现有核桃加工大户20户,年加工、销售核桃2000吨。以秀岭玉香梨基地为龙头,鼓励和扶持农户种植玉香梨5000余亩。同时,加强科技服务,指导农户增加科技含量,提升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苍山西镇是全县的农业大镇,也是全县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大春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小春粮食作物以种植蚕豆、小麦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兰花籽为主。大浪坝农业综合片区开发取得新成效,以鱼腥草、蔬菜种植为重点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马厂、金星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主要供应漾濞县城区人口,部分供境外。境内白羊、金星种植的鱼腥草品质优良,一部分供制药厂做制药原料,一部分作蔬菜食用,除供应本地市场外,部分还供向大理等州内市场。 境内山区自然草山宽广,气候温和,主要发展以黄牛、黑山羊、骡、马为主,放养型的畜牧业,以圈养为主,养殖生猪、水牛、奶牛、鸡等。畜牧业的发展上,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突出以草食型、节粮型畜禽特别是优质肉牛和黑山羊的发展为重点。畜牧业稳步发展,总收入达3414万元,畜牧业已成为富民兴镇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