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苍马山礼赞(胡尊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苍马山礼赞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苍马山礼赞》中国当代作家胡尊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苍马山礼赞

朋友,你登过苍马山吗?

苍马山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中心地带,海拔只有399米,它是沂蒙山向祖国的东海延伸的触角。据《沂州志》记载:“苍马山主峰苍山,上可望东海,前有窦王坟,后有秦王柱,世传安期生、徐则升仙处。”它不及黄山秀美、不如华山险峻、不像嵩山古老,更没有泰山雄伟,但却因她养育的临沭人民蜚声齐鲁,誉满华夏。

为了领袖的嘱托 朱村华丽转身

在沂蒙山东部的沭河岸边有一个朱村,它有一个奇特习俗:大年初一的第一碗饺子不是敬祖宗,而是敬为保卫朱村而英勇牺牲的八路军烈士。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卫朱村老百姓,八路军钢八连同进村扫荡的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牺牲了24名战士,这些烈士最后都安葬在朱村。自此朱村的老百姓都自发用大年初一的第一碗饺子祭奠烈士。战争年代朱村就是鲁东南有名的抗日模范村。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朱村视察,观看这个抗战初期就建立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村史展,了解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这是人民领袖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视察山东亲临的第一个村庄。他叮嘱随行的省市县镇四级干部说:“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朱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全力打造朱村红色旅游基地。先后建成朱村抗日纪念馆、沂蒙支前馆、沂蒙民俗文化展馆等“朱村红色旅游区”。朱村红色旅游区免费开放以来,平均每天到朱村旅游研学的游客就上千人。旅游区的开放,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还带火了“朱村味道”红薯、花生、核桃、粉条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曾全程参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朱村的党支部书记王济钦逢人就讲:“自红色旅游基地建成开放后,仅去年国庆期间,村里就吸引游客50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高峰期一天接待了24个党性教育团队,经营综合收入2000多万,有的商铺一天经营额就过万元。”村党支部还流转土地兴办了珍珠苑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可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2400万元,村集体可以增收30万元,现在的朱村华丽转身又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朱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道路带火了临沭县乡村振兴之路,大兴的“蓝莓小镇”,蛟龙的“航空小镇”、玉山的“石材小镇”,青云的“柳编小镇”……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带领老区人民奔上乡村振兴阳光大道。

常林钻石的出土   临沭名扬世界

1978年的1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了山东省临沭县岌山公社(曹庄镇)常林大队魏振芳将重158.786克拉的天然钻石无偿献给国家的消息。魏振芳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都知道的名人,这颗钻石后来被命名为“常林钻石”。经中国科学院鉴定:这颗天然钻石长17.3毫米,颜色呈淡黄色,质地纯洁,透明如水,晶莹剔透。晶体形状为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比重3.52,它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常林钻石对于地球科学的研究、寻找原生矿以及研究天然金刚石形成的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发现的这块钻石,很多人都十分好奇。魏振芳讲起了发现这颗国宝钻石和献钻石的经过:1977年的12月21日,常林村21岁的农村姑娘魏振芳,与生产队的社员一起扛着铁锨到大田翻整土地。当时都是生产队长分配任务,谁干完了谁就可以回家。她挖完分给自己的地段准备收工,忽然发现临近地头谁撂下一小段茅草地没挖。老实本分的她看时间还早,就决定义务给挖完。当她挖第二掀,突然发现从茅草里滚出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她拿到手里,惊喜发现是一块钻石。[根据《临沭县志》记载:临沭县地处沂河沭河断裂带,1668年(康熙七年)曾发生8.5级大地震,地下岩石发生断裂,就使得亿万年间形成的钻石被冲到地面。自此以后,断裂带附近的农民经常会在干农活时无意之中发现钻石]魏振芳将钻石拿回家,同父亲一说,父亲说:“这可是国宝。这块钻石谁买也不卖,谁要也不给,我们要献给国家……”魏振芳在省市县领导的陪同和公安干警的护送下将这块钻石送到北京,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将这块钻石命名为“常林钻石”。迄今为止它仍然是我国现存的最大钻石,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当上级领导问魏振芳要什么奖励时,魏振芳说:“俺大队太穷了,连台拖拉机都没有,要奖的话给俺大队买台拖拉机吧。”多么朴实的临沭农民,为国家做出了这么巨大的贡献,想到的都是集体,根本没有自己。后来县里将魏振芳农转非并招工,成为国营企业工人,现已光荣退休。

六十多年的传承 为无责任退兵

2022年11月2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上,有这样一则消息山东省临沭县61年无责任退兵:老区征兵有块“金字招牌”。这可不是普遍的荣誉,而是全国唯一的一个自建县以来没有发生一起有责任退兵的县。61年无责任退兵金字招牌,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首次提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沂蒙精神的最真实写照。据县人武部不完全统计:临沭自1961年恢复建县以来,先后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5万余名,1800余人次立功受奖,8次被国防部、山东省政府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1961年临沭恢复建县之初,首任县委书记赵立修就反复强调说:“选送优秀子弟参军报国是临沭的光荣传统,关系国家安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截至2022年底,60多年里,历任的19位县委书记都牢记老书记的教诲,将这一使命代代相传。“好男要当兵”这是临沭县委历任书记的高度共识,只要是有利于部队建设的事、有利于国防建设的事都是一路绿灯。2020年6月,临沭建县以来第一个研究生臧天天报名参军,“政审和体检”都合格后,他就开始服役前集中教育训练。没训练几天,教官发现臧天天精力不集中,训练成绩直线下滑。经过了解得知,原来臧天天之前报名教师在编岗位已经通过,并收到了县教育体育局正式录用通知。他一直都在纠结是从军报国还是入编当教师。时任县委书记刘飞听取人武部汇报后,根据相关政策,当即拍板决定:让臧天天带编入武,退役后提高职级待遇。在欢送新兵大会上,臧天天郑重表态:“请县委领导放心,我到部队后一定为临沭人民争光!”让我们记住这些带领临沭人民创造这一奇迹的县委书记的名字吧:赵立修、傅恩恕、高新矩、李芳华、魏耀林、杨廷古、李守克、张志奎、陈学明、张杰文、魏本建、王祖和、慕增利、丁凤云、赵启全、孙丰刚、任庆虎、刘飞、张雷。

管好农民的财务 敢立全国标杆

临沭尽管是个沂蒙老区人口和土地面积排名靠后的小县,但却创造了许多在全国都叫得响的典型经验,并得到推广。仅以1996年临沭县纪委监察局开展的农村财务清理整顿的经验为例。1995年,临沭县纪委监察局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反映农村干部财务不清、贪占挪用的信访案件居高不下,大部分村庄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致使村干部违反经济纪律的案件是屡禁不止、屡查不绝。农村财务不清、村干部办事不公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症结。为此在县委县府支持下,抽调830多名干部,用半年的时间对所有的村财务进行清理整顿。通过清理整顿,集体回收欠款707万元,集体归还债务329万元。共处理有贪污挪用公款行为党员、干部420人。清理账务后,各村将现金账簿全部移交给乡(镇)经管站,由经管站对农村账、款实行“提级管理”,坚决杜绝乱支乱用。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公布实施统一规范的《村级组织预决算制度》《集体资产资金管理制度》等十项农村经济合作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农村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财务开支必须经村两委集体研究。1996年6月9日,《法制日报》在头版头条以“临沭县 农村财务由乱到治”刊登了临沭县的经验做法,编辑部还专门加了编后话。编后话是这样说的:“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混乱状况,已成为农村问题的一个突出焦点,农民反映颇为强烈。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干群关系,有损于农村基层组织的形象,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怎样管好农村财务?山东省临沭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事实证明,理清财务,收支透明,不仅能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而且它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障因素。”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苍马山虽然不高大雄伟,但是因为有临沭人民这个“仙”也成为齐鲁名山。朋友,你愿意来临沭看一看吗?我会免费为你导游,给你细说更多苍马山的故事。[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