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方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苏木,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分布于台湾、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痈疽肿痛。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心材。[1]
性味: 甘、咸,平。
归经: 归心、肝、脾经。
功效: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痈疽肿痛。
用法用量 : 3~9g。
禁忌: 孕妇慎用。
炮制: 采集加工,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
炮制方法: 锯成长约3cm的段,再劈成片或碾成粗粉。
相关配伍
金疮接指: 凡指断及刀斧伤。用真苏木末敷之,外以蚕茧包缚完固,数日如故。(《摄生方》)
产后血晕: 苏方木三两,水五升,煎取二升,分再服。(《肘后方》)
香港脚肿痛: 苏方木、鹭鸶藤等分,细锉,入淀粉少许,水二斗,煎一斗五升,先熏后洗。(《普济方》)
生理特性
落叶乔木,高达13米。树干有刺、幼枝细,有铁锈色短绒毛,叶为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0~20对,平滑无毛。花黄色,假蝶形花冠,花瓣排列方式为上升式复瓦状。荚果木质,褐色,上角有粗壮外展的短喙。种子3~4粒,长椭圆形,浅褐色。花期5~10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丛林中或栽培。分布于台湾、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l00cm,直径3~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质坚硬。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气微,味微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