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苏日战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日战争(俄语:Совет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或称“日苏战争”(日语:日ソ戦争)、“远东战役”或“八月风暴行动”(Operation August Stor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与苏联之间的一场战争,也是二战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该行动以苏联发动的大规模进攻为主,苏军迅速占领了库页岛南部以及南千岛群岛,并迫使日本帝国于满洲(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军事力量在此打击下缴械投降,日方傀儡政权“满洲国”因此灭亡,傀儡政权皇帝溥仪也被苏军俘虏。

1945年初轴心国集团各地战线皆濒临崩溃,同盟国于雅尔塔会议上规划战后秩序与要求苏联加入对日战争,后者承诺将于纳粹德国投降后3个月加入远东战斗。亚洲方面日本急于应付逐渐进逼中的英美联军,冀望尚对日中立的苏联可从中调停,以维持日本在东亚的利益。苏联表面上与日本“友好”,但已秘密备战且漠视日方调停要求。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前即开始转调军队至远东地区,其主要对手为驻于满洲70万日本关东军,与苏军相比,关东军早将精锐单位调出实力大减。

1945年8月8日,150万苏军同时自北、东、西3方向对满洲发动进攻,苏联通过广播宣布对日宣战,苏军进攻顺利,攻势凌厉,期间,苏军将满洲国当敌国看待,军纪弛懈,犯罪严重,导致当地治安败坏。占领满洲后,苏联立刻展开对南库页岛和北方群岛登陆行动。最终,在美国原子弹轰炸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天皇于8月15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于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苏联于8月14日与中华民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主要内容有苏军出兵攻打满洲国后3个月内从东北“撤完”,中华民国政府同意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是否独立。苏军攻占满洲后,根据该条约撤出东北,但撤军因掠夺大量财物及工业设备等战利品并抢运至苏联境内而推迟,1946年初,苏联撤军,中华民国国军进驻东北

简介

在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会议上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同意苏联将在纳粹德国战败后加入对日本作战。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同意盟国请求将于欧洲战争结束的3个月内加入太平洋战区对日作战。行动开始于1945年8月9日正是德国5月8日(莫斯科时间5月9日0时43分)投降后的3个月。

这次行动发动于8月6日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8月9日长崎市原子弹爆炸之间。尽管斯大林并没有被同盟国各政府告知有关西方盟国的原子弹计划详细内容,但通过苏联的情报来源他已经了解到了这一计划及其目的。不过由于在德黑兰和雅尔塔会议上已确定进攻时间,并且德黑兰会议后苏联军队在远东做了长期准备,因而日本遭原子弹袭击明显对苏军确定何时开始行动影响不大;行动日期是根据雅尔塔协议、德国投降日决定,而事实上在8月3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向斯大林报告,如有必要,他可以在8月5日上午展开进攻。

跨贝加尔时间1945年8月8日晚上11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向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通告,表示苏联已向日本帝国宣战[1],并从8月9日起,苏联政府将进入对日作战状态。从跨贝加尔时间1945年8月9日0时01分起苏军3个方面军同时向满洲东、西及北3个方向进攻,行动被分成数个小规模行动及战术部分。

虽然战争范围蔓延到传统认为“满洲”区域(中国东北)之外,不过对日本北方占领区协调和集中侵入也被称为“满洲战役”。1983年在美国军队历史学家大卫·格兰兹以“八月风暴”作为关于此次行动自己的论文题目后,这次行动有时也被称为苏日战争,它亦被加上苏联名字“满洲战略性进攻行动”、“满洲国战役”。

这次进攻不同于苏日国界战争(特别是诺门罕战役或在1939年5月至9月的诺门罕事件[2]),该战争因日本战败于1939年而结束,产生《苏日中立条约》。

视频

苏日战争 相关视频

苏日战争、苏德战争、美德战争打满全场
二战经典苏日战争片,日军遭苏军大规模猛攻,惨烈战后军官破腹自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