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子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苞子草 |
中文名称:苞子草 界种:植物界、苞子草种 门纲:被子植物门、百合纲 目科:莎草目、禾本科 分布区域:中国华南、西南各省区。 |
形态特征
生活型: 多年生,簇生草本;
株: 高1-3米,下部直径0.5-1厘米或更粗,扁圆形或圆形而有棱,黄绿色或红褐色,光滑,有光泽;
叶: 叶鞘在秆基套叠,平滑,具脊;叶舌圆截形,有睫毛,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长20-80厘米,宽0.5-1厘米,中脉明显,背面疏生柔毛,基部近圆形,顶端渐尖,边缘粗糙;
花: 大型伪圆锥花序,多回复出,由带佛焰苞的总状花序组成,佛焰苞长2.5-5厘米;总花梗长1-2厘米;总状花序由9-11小穗组成,总苞状2对小穗不着生在同一水平面,总苞状小穗线状披针形,长1.2-1.5厘米,第一颖背部通常无毛;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于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国外分布:印度、缅甸、越南、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亦有分布。 [2]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320—2200米的山坡草丛、林缘等处。[3]
药用价值
【药 名】:苞子草
【来 源】:为禾本科植物苞子草的根茎。
【功 效】:清热止咳。
【主 治】:用于热咳。
【性味归经】:苦,寒。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6一9克。
【别 名】:老虎须(广西)
【拉丁名】:Themeda caudata (Nees) Dur。Et Jacks.
【考 证】:始载于《亚州文全汇报新2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