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一瞥(里尔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英伦一瞥》是中国当代作家里尔克的散文。
作品欣赏
英伦一瞥
老舍先生从1924年秋天到1929年夏天,担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他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客观地评价了东方学院中的教师和学生。
这里的教师与绝大多数英国人一样,具有褊狭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偏见,“他们的教授必须是英国人,不管学问怎样”,“设若英国人愿意,他们很可以用较低的薪水去到德法等国聘请较好的教授,可是他们不肯”。同时,他们开设课程也很功利,“这里所谓的重要与不重要,是多少与英国的政治、军事、商业等相关联的”,而所收的学生也讲求利益最大化,来者不拒,“到这里来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限制”,“只要交上学费,便能入学”。
东方学院的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有很大的主动性,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得教什么,“来者不拒,一人一班,完全听学生的”,“教授与两个讲师便一天忙到晚了。”一个英国医生要求学中国医学,虽然教授也不甚了解,可还是敷衍了一个学期。这种针对学生需求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深得老舍的钦佩。
其中,老舍着墨最多的是两类人,一类是军人,一类是银行里的练习生。从军人学习外文的态度,可见英国人自强的品质。他们差不多都是世家出身,很有规矩,而且很用功。一个才二十三岁的年轻军官,已通过四种语言的初级考试,令老舍在吃惊之余感叹:“想打倒帝国主义么,啊,得先充实自己的学问与知识,否则喊哑了嗓子只有自己难受而已。”老舍看到了英国国民性的积极之处,希望能够给中国以借鉴,爱国之情蕴含其中。
与此相对,“最坏的学生是银行的练习生们”,他们“来到这个学院预备资格,不是预备言语,所以不好好地学习”,更致命的是,他们怀着自傲和褊狭的爱国情绪,“他们也看不起教员,特别是外国教员”。老舍在此大加挞伐,“没有比英国中等人家的二十上下岁的少年再讨厌的了,他们有英国人一切的讨厌,而英国人所有的好处他们还没有[[学到]”。其实,也有作为一个弱国留学生被压抑的抗争。
老舍利用东方学院图书馆的清静,完成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小说。每每念到那里的老师和学生,那里清静的图书馆,老舍就希望有机会再去伦敦。可见,伦敦,在老舍眼里,也不仅仅是灰色。
作者简介
里尔克,品诗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