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苹果斑点落叶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苹果斑点落叶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
原图链接

苹果斑点落叶病又称苹果褐纹病,是由苹果链格孢的强毒株系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苹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苹果叶片,也危害叶柄、一年生枝条和果实。造成苹果早期落叶引起树势衰弱,果品产量和质量降低,贮藏期还容易感染其他病菌,造成腐烂。

苹果斑点落叶病在世界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日本、朝鲜半岛发生较重。一年有2个发病高峰期。第1高峰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孢子量迅速增加,致春秋梢和叶片大量发病,严重时造成落叶;第2高峰在9月份,这时会再次加重秋梢发病重度,造成大量落叶。

苹果斑点落叶病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等其他防治措施。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关键,是在搞好果园管理的基础上应立足于早期药剂防治。春梢期防治病菌侵染,减少园内菌量;秋梢期防治病害扩散蔓延,避免造成早期落叶。

基本信息

中文名:苹果斑点落叶病

外文名:Apple Alternaria leaf spot

苹果斑点落叶病
原图链接

别 名:苹果褐纹病

为害植物:苹果

为害部位:叶片、叶柄、枝条和果实

病 原:苹果链格孢的强毒株系

病原特征

病原为苹果链格孢的强毒株系(Alternaria mali rob.),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形态特征

黄褐色至暗褐色,呈棍棒形、卵圆形或椭圆形,有1-7个横隔,0-5个纵隔,顶端有很短嘴孢,嘴孢大小差别较大。分生孢子大小(6.5-15)微米×(12.5-52.5)微米,表面光滑或有小粒状突起,通常5-8个链生在有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上。

生理特性

病菌在PSA和PDA(马铃薯、葡萄糖洋菜)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初期为白色,不久菌落背面为黑色至黑褐色,边缘灰白色,菌落茂盛,但气生菌丝较少。在25℃黑暗条件下,培养24-36小时即可产生分生孢子。病菌在5℃以下和35℃以上的条件下,生长缓慢其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病菌孢子在清水中萌发良好,在20-30℃温度下,叶片上有5小时以上水膜,即可完成侵染。病菌对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广,但以中性左右最适宜。光照和光源性质对菌丝的影响不大,但对产孢量影响较大。黑光灯(波长360-400纳米)照射能促进产孢,而自然散射光则抑制产孢。在苹果组织液中,孢子的萌发率高于清水和葡萄糖液。田间落地病叶上的病菌在室内干燥条件下保存190天,仍有10%存活,经保湿培养,8.8%的病斑能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存放350天之后,仍有3.7%病斑上的菌丝成活,但已完全失去产孢能力。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尤其是展叶20天内的幼嫩叶片;叶柄、1年生枝条和果实。

(1)枝干:在徒长枝或1年生枝条上产生褐色或灰褐色病斑,芽周变黑,凹陷坏死,直径2~6mm,边缘裂开。发病轻时,仅皮孔稍隆起,显得粗糙。

(2)叶片:春天苹果落花后不久,在新梢的嫩叶上产生褐色至深褐色圆形斑,直径约2~3mm。病斑周围常有紫色晕圈,边缘清晰。随着气温的上升,病斑可扩大到5~6mm,呈深褐色,有时数个病斑融合,成为不规则形状。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黑绿色至暗黑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中后期病斑常被叶点霉真菌等腐生,变为灰白色,中间长出小黑点,为腐生菌的分生孢子器。有些病斑脱落,穿孔。夏、秋季高温高湿,病菌繁殖量大,发病周期缩短,秋梢部位叶片病斑迅速增多,一片病叶上常有病斑10~20个,影响叶片正常生长,常造成叶片扭曲和皱缩,病部焦枯,易被风吹断,残缺不全。

(3)叶柄:叶柄受害后,产生圆形至长椭圆形病斑,直径为3~5mm,褐色至红褐色,稍凹陷,叶柄易从病斑处折断,造成叶片脱落。一些地区的金冠品种上,在春梢叶片主脉附近,产生黄褐色不规则的大型急性焦枯斑,边缘不整齐,具深褐色波状纹,易造成早期落叶。经鉴定,这也是斑点落叶病引起的。

(4)果实:在果面上常表现出黑点锈斑型、疮痂型、斑点型和黑点褐变型4种。①黑点锈斑型。在果面产生黑色至黑褐色小斑点,略具光泽,直径0.5~1mm,微隆起,小点周围及黑点脱落处呈锈斑状。②疮痂型。病果数量最多,病部呈灰褐色疮痂状斑块,直径为2~3mm,有时可达5mm以上,病健交界处有龟裂,病斑不剥离,仅限于病果表皮,但有时皮下浅层果肉可成为干腐状木栓化。③斑点型。病斑也较多,症状是以果点为中心,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套袋果摘袋后病斑周围有花青素沉积,呈红色斑点。④黑点褐变型。果点及周围变褐,直径为1~2mm,周围花青素沉积明显,呈红晕状。斑点落叶病菌引起的果实病害,在树上和5℃以下环境中贮藏时不腐烂,但在贮藏后期易受其他杂菌腐生,引起烂果。[1]

发病的原因

病原菌的侵入 斑点落叶病以菌丝体潜伏在落叶  中越冬。春季降雨后,病菌孢子开始在落叶中传播,一般在苹果树花后,对新梢进行初次侵染,受害部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产生墨绿色或黑色霉状物,雨后菌丝体扩散,造成再次侵染发病。

气候条件 斑点落叶病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菌孢子粘着在嫩叶片上,形成病斑后产生大量菌丝体。降雨多的年份,病菌孢子可造成多次侵染,果树感病指数高,危害范围大。

有些品种易感病,栽培品种间的感病有差异 感病指数较高的是元帅系,富士系较轻。

管理粗放,树势较弱 果园地势洼、地下水位高、有机质含量低和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的偏重发生;因农药选用不当、农药杀菌有效成分含量低、防治不及时,也往往是斑点落叶病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

果袋质量问题增多 随着果实套袋技术的普遍采用,部分果农选择低档纸袋,果实套袋后透气性差,袋内高温高湿,降雨后纸袋破损严重,落叶病病菌危害果面而造成小黑点,出现套袋不增收的问题。

分布范围

苹果斑点落叶病在世界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新西兰津巴布韦等国,日本、朝鲜半岛发生较重。

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一年生枝的叶芽和花芽以及枝条病斑上越冬。翌年,越冬的分生孢子以及春季产生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气流传播。从伤口或直接侵入进行初侵染。据研究,病菌从侵入到发病大约需要24~72 h。在15 ℃~31 ℃内,潜育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生长期田间病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分生孢子一年有两个活动高峰:第一高峰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孢子量迅速增加,致春秋梢和叶片大量染病,严重时造成落叶;第二高峰在9月份,这时会再次加重秋梢发病严重度,造成大量落叶。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品种密切相关。高温多雨病害易发生,春季干旱年份,病害始发期推迟;夏季降雨多,发病重。此外,树势衰弱、通风透光不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细叶嫩等均易发病。新红星、红元帅、印度、青香蕉、北斗等易感病;嘎啦、国光、红富士等品种中度感病,金冠、红玉等发病较轻;乔纳金比较抗病。[2]

防治方法

(1)检疫:封锁疫区,禁止采集带病接穗和购买带病苗木。

(2)农业防治:①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充足,树体健壮则树体抗病力强。②清扫落叶,每年秋末冬初清扫落叶,结合施肥埋入地下。③剪除徒长,枝苹果斑点落叶病以徒长枝中部皮孔为中心形成病斑,因此,6月后,要随时剪除徒长枝,以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冬季将无用发育枝疏掉。

(3)药剂防治:展叶后至开花前,喷50%异菌脲1000~1500倍液或20%扑菌灭800倍液,或80%乙生800~1000倍液,或1.5%多抗霉素400倍液。6月下旬至8月初,以喷波尔多液为主,对易感锈品种可间歇喷前期用的有机杀菌剂。8月份以后,喷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10%宝丽安1000~1500倍液。9月中旬喷石灰倍量式波尔多。[3]


相关视频

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


苹果斑点落叶病等其他病害原理及防治方案讲解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