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蘋果斑點落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蘋果斑點落葉病

蘋果斑點落葉病
原圖鏈接

蘋果斑點落葉病又稱蘋果褐紋病,是由蘋果鏈格孢的強毒株系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蘋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蘋果葉片,也危害葉柄、一年生枝條和果實。造成蘋果早期落葉引起樹勢衰弱,果品產量和質量降低,貯藏期還容易感染其他病菌,造成腐爛。

蘋果斑點落葉病在世界各蘋果產區均有發生。日本、朝鮮半島發生較重。一年有2個發病高峰期。第1高峰從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孢子量迅速增加,致春秋梢和葉片大量發病,嚴重時造成落葉;第2高峰在9月份,這時會再次加重秋梢發病重度,造成大量落葉。

蘋果斑點落葉病以農業防治為主,輔以化學防治等其他防治措施。蘋果斑點落葉病的防治關鍵,是在搞好果園管理的基礎上應立足於早期藥劑防治。春梢期防治病菌侵染,減少園內菌量;秋梢期防治病害擴散蔓延,避免造成早期落葉。

基本信息

中文名:蘋果斑點落葉病

外文名:Apple Alternaria leaf spot

蘋果斑點落葉病
原圖鏈接

別 名:蘋果褐紋病

為害植物:蘋果

為害部位:葉片、葉柄、枝條和果實

病 原:蘋果鏈格孢的強毒株系

病原特徵

病原為蘋果鏈格孢的強毒株系(Alternaria mali rob.),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形態特徵

黃褐色至暗褐色,呈棍棒形、卵圓形或橢圓形,有1-7個橫隔,0-5個縱隔,頂端有很短嘴孢,嘴孢大小差別較大。分生孢子大小(6.5-15)微米×(12.5-52.5)微米,表面光滑或有小粒狀突起,通常5-8個鏈生在有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上。

生理特性

病菌在PSA和PDA(馬鈴薯、葡萄糖洋菜)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落初期為白色,不久菌落背面為黑色至黑褐色,邊緣灰白色,菌落茂盛,但氣生菌絲較少。在25℃黑暗條件下,培養24-36小時即可產生分生孢子。病菌在5℃以下和35℃以上的條件下,生長緩慢其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病菌孢子在清水中萌發良好,在20-30℃溫度下,葉片上有5小時以上水膜,即可完成侵染。病菌對酸鹼度的適應性較廣,但以中性左右最適宜。光照和光源性質對菌絲的影響不大,但對產孢量影響較大。黑光燈(波長360-400納米)照射能促進產孢,而自然散射光則抑制產孢。在蘋果組織液中,孢子的萌發率高於清水和葡萄糖液。田間落地病葉上的病菌在室內乾燥條件下保存190天,仍有10%存活,經保濕培養,8.8%的病斑能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存放350天之後,仍有3.7%病斑上的菌絲成活,但已完全失去產孢能力。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尤其是展葉20天內的幼嫩葉片;葉柄、1年生枝條和果實。

(1)枝幹:在徒長枝或1年生枝條上產生褐色或灰褐色病斑,芽周變黑,凹陷壞死,直徑2~6mm,邊緣裂開。發病輕時,僅皮孔稍隆起,顯得粗糙。

(2)葉片:春天蘋果落花後不久,在新梢的嫩葉上產生褐色至深褐色圓形斑,直徑約2~3mm。病斑周圍常有紫色暈圈,邊緣清晰。隨着氣溫的上升,病斑可擴大到5~6mm,呈深褐色,有時數個病斑融合,成為不規則形狀。空氣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黑綠色至暗黑色霉狀物,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中後期病斑常被葉點霉真菌等腐生,變為灰白色,中間長出小黑點,為腐生菌的分生孢子器。有些病斑脫落,穿孔。夏、秋季高溫高濕,病菌繁殖量大,發病周期縮短,秋梢部位葉片病斑迅速增多,一片病葉上常有病斑10~20個,影響葉片正常生長,常造成葉片扭曲和皺縮,病部焦枯,易被風吹斷,殘缺不全。

(3)葉柄:葉柄受害後,產生圓形至長橢圓形病斑,直徑為3~5mm,褐色至紅褐色,稍凹陷,葉柄易從病斑處折斷,造成葉片脫落。一些地區的金冠品種上,在春梢葉片主脈附近,產生黃褐色不規則的大型急性焦枯斑,邊緣不整齊,具深褐色波狀紋,易造成早期落葉。經鑑定,這也是斑點落葉病引起的。

(4)果實:在果面上常表現出黑點銹斑型、瘡痂型、斑點型和黑點褐變型4種。①黑點銹斑型。在果面產生黑色至黑褐色小斑點,略具光澤,直徑0.5~1mm,微隆起,小點周圍及黑點脫落處呈銹斑狀。②瘡痂型。病果數量最多,病部呈灰褐色瘡痂狀斑塊,直徑為2~3mm,有時可達5mm以上,病健交界處有龜裂,病斑不剝離,僅限於病果表皮,但有時皮下淺層果肉可成為干腐狀木栓化。③斑點型。病斑也較多,症狀是以果點為中心,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點,套袋果摘袋後病斑周圍有花青素沉積,呈紅色斑點。④黑點褐變型。果點及周圍變褐,直徑為1~2mm,周圍花青素沉積明顯,呈紅暈狀。斑點落葉病菌引起的果實病害,在樹上和5℃以下環境中貯藏時不腐爛,但在貯藏後期易受其他雜菌腐生,引起爛果。[1]

發病的原因

病原菌的侵入 斑點落葉病以菌絲體潛伏在落葉  中越冬。春季降雨後,病菌孢子開始在落葉中傳播,一般在蘋果樹花後,對新梢進行初次侵染,受害部形成不規則的褐色小斑點,產生墨綠色或黑色霉狀物,雨後菌絲體擴散,造成再次侵染髮病。

氣候條件 斑點落葉病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病菌孢子粘着在嫩葉片上,形成病斑後產生大量菌絲體。降雨多的年份,病菌孢子可造成多次侵染,果樹感病指數高,危害範圍大。

有些品種易感病,栽培品種間的感病有差異 感病指數較高的是元帥系,富士系較輕。

管理粗放,樹勢較弱 果園地勢窪、地下水位高、有機質含量低和大量使用化學肥料的偏重發生;因農藥選用不當、農藥殺菌有效成分含量低、防治不及時,也往往是斑點落葉病發生較重的主要原因。

果袋質量問題增多 隨着果實套袋技術的普遍採用,部分果農選擇低檔紙袋,果實套袋後透氣性差,袋內高溫高濕,降雨後紙袋破損嚴重,落葉病病菌危害果面而造成小黑點,出現套袋不增收的問題。

分布範圍

蘋果斑點落葉病在世界各蘋果產區均有發生;主要分布於中國、美國、新西蘭津巴布韋等國,日本、朝鮮半島發生較重。

發病規律

主要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落葉上、一年生枝的葉芽和花芽以及枝條病斑上越冬。翌年,越冬的分生孢子以及春季產生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風雨、氣流傳播。從傷口或直接侵入進行初侵染。據研究,病菌從侵入到發病大約需要24~72 h。在15 ℃~31 ℃內,潛育期隨溫度的升高而縮短。生長期田間病葉不斷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分生孢子一年有兩個活動高峰:第一高峰從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孢子量迅速增加,致春秋梢和葉片大量染病,嚴重時造成落葉;第二高峰在9月份,這時會再次加重秋梢發病嚴重度,造成大量落葉。該病的發生、流行與氣候、品種密切相關。高溫多雨病害易發生,春季乾旱年份,病害始發期推遲;夏季降雨多,發病重。此外,樹勢衰弱、通風透光不良、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細葉嫩等均易發病。新紅星、紅元帥、印度、青香蕉、北斗等易感病;嘎啦、國光、紅富士等品種中度感病,金冠、紅玉等發病較輕;喬納金比較抗病。[2]

防治方法

(1)檢疫:封鎖疫區,禁止採集帶病接穗和購買帶病苗木。

(2)農業防治:①增施有機肥,有機肥充足,樹體健壯則樹體抗病力強。②清掃落葉,每年秋末冬初清掃落葉,結合施肥埋入地下。③剪除徒長,枝蘋果斑點落葉病以徒長枝中部皮孔為中心形成病斑,因此,6月後,要隨時剪除徒長枝,以減少病菌傳播途徑。冬季將無用發育枝疏掉。

(3)藥劑防治:展葉後至開花前,噴50%異菌脲1000~1500倍液或20%撲菌滅800倍液,或80%乙生800~1000倍液,或1.5%多抗黴素400倍液。6月下旬至8月初,以噴波爾多液為主,對易感銹品種可間歇噴前期用的有機殺菌劑。8月份以後,噴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或10%寶麗安1000~1500倍液。9月中旬噴石灰倍量式波爾多。[3]


相關視頻

蘋果斑點落葉病防治


蘋果斑點落葉病等其他病害原理及防治方案講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