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范懋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范懋柱
图片来自名人简历网

范懋柱(约1718年-1788年),字汉衡。清朝藏书家。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基本信息

本 名:范懋柱

字:汉衡

号:拙吾

出生日期:1721年

逝世日期:1780年

人物生平

乾隆三十七年(1772),为“昭文治之盛”,诏修《四库全书》,旨谕向全国各地采访遗书,要求进呈备用。各地慑于清廷文字狱,疑虑重重,因此,“各省采访遗书,奏到者甚属寥寥”。乾隆帝软硬兼施,在三十八年(1773)三月十九日上谕中,钦点了一批藏书家之名:“予以半年之限,令各督抚作速妥办矣。遗籍珍藏,固随地均有;而江浙人文渊薮,其流传较别省更多。果能切实搜寻,自无不渐臻美备。闻东南从前藏书之家,如昆山徐氏之传是楼,常熟钱氏之述古堂,嘉兴项氏之天籁阁,朱氏之曝书亭,杭州赵氏之小山堂,宁波范氏之天一阁,皆其著名者”,“天一阁”最受瞩目。范懋柱进呈珍本图书641种。其中清初人的著作只有7部,其余都是前代人的著述,收入《四库全书》里的有96种,列入存目的有377种 为此,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上谕:“浙江宁波府范懋柱家所进之书最多,因加恩赏给《古今图书集成》1部,以示嘉奖”。这部铜活字印本,共1万卷。乾隆四十四年(1779)又钦赐铜板画《平定回部得胜图》1套16帧,乾隆帝赋诗嘉奖:“四库广收罗,懋柱出珍藏”,并谕昭天下:“藏书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天一阁为巨擎”。同时,乾隆帝又特派杭州织造到“天一阁”察看书楼建筑和书架款式,故又下旨:“可预邀范懋柱与之相见,告以奉旨,因闻其家藏书房屋、书架造作甚佳,留传经久,今办《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欲仿其藏书之法,以垂久远。”这是历史上皇帝对藏书家的最高褒奖。

个人创作

乾隆间,他和阮元编撰《天一阁书目》2册10卷。该目只记书名和册数,著录藏书5 000余部,3 448种,每书记作者、卷数和版本,大多数图书都记载序跋,略述提要。范氏藏书自进入清代后,部分加盖藏书印“范氏天一阁藏书”、“东浙藏书第一家”等。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本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集成》第一次印本称“武英殿印本”,系清康熙帝敕令编纂。最初由陈梦雷纂集,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完成初稿,称《古今图书汇编》。到雍正帝即位,又命蒋延锡等重新编校,于雍正四年(1726)定稿﹐改“汇编”为“集成”,雍正六年(1728年)完成,这是《集成》的初版。武英殿印本共印成64部、576函、分装5000册、又目录20册。印刷时字采用聚珍铜字排版印刷,图以铜镂版印制,采用的纸张有两种,一种为开化纸印本,一种为太史连纸印本。两种纸质量上乘,印刷精细,装帧富丽,美观大方。

《集成》第二次印本,称“铅字本”或“扁字本”。光绪十年(1884年)设立图书集成印书馆,用三号扁体铅字排印,费时四年,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印成,绘图部分为石印,用的是连史纸。每半页十二行,行三十八字,细黑口,单栏,鱼尾下小字印明汇编、典、卷、部、项目、页数。共印1500部,每部分1620册,另有8册目录。该版由于校勘不精,讹脱颇多,不称善本,但从此《集成》广泛流传。

《集成》第三次印本称“同文版”、“光绪版”。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皇帝下令石印《集成》,由上海同文书局承办,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完成,照殿本原式印出100部。此版增刊了《考证》二十四卷,这是“铜活字版”和“扁字体版”所不具有的。《考证》订正了引文的错误及脱缺,皆核对原书,每书正文仍是5020册,合《考证》24册,共5044册。此次印刷校证详细,精细加工,所以印出的本子墨色鲜明,胜过殿本。这个印本,一部分运到外地,留存上海栈房的后被火烧毁,所以这个本子流传稀少。

《集成》第四个印本,称“中华书局版”、“中华版”。1934年《集成》由上海中华书局缩小影印,它是依康有为所藏的铜活字原印本缩小印刷。将原书九页缩为一页,仍旧白口,四周双边。每半页二十七行,行二十字,版口中缝上端大字印《集成》,双线,单鱼尾,鱼尾下小字印明汇编、典、卷、部,中缝下端双行分印册次、页码和“中华书局印”字样。缩印后的字大小如新四号铅字,边框及字迹十分清晰,用江南造纸厂的加重连史纸,线装装订808册,1—6册为目录,7—800册为正文,801—808为《考证》。此版校勘精细,字迹清晰,墨色均匀,查阅方便,切合实用,是迄今最通行、最精善的本子。[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