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草领古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草岭古道

中文名: 草岭古道

地理位置: 台湾新北市贡寮区远望坑

与宜兰县头城镇大里山区的步道

开放时间: 9:00-17:00(每天)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远望坑

古道长: 约8.5公里

草岭古道,是一条连接台湾新北市贡寮区远望坑与宜兰县头城镇大里山区的步道。属古代淡兰古道一部分,亦为仅存的路段之一(淡兰古道为台湾原住民所开辟,今万华到宜兰间的道路)。“草岭”之名得自道旁山岭芒草生长茂盛,几乎不存其余树种。古道长约8.5公里,一面环山三面环海,有虎字碑,雄镇蛮烟碑等古迹,海景则可望见龟山岛,在古道失去运输用途后成为热门景点,由交通部观光局东北角海岸国家风景区负责经营管理[1]

历史沿革

草岭古道虎字碑附近的观景亭与芒草开满山头的景像

草岭古道据闻古代由台湾原住民平埔族逐步辟建,方便连络雪山尾棱两侧的交通。

清代以前

据《台湾省通志》记载,一位台湾原住民平埔族白兰氏首先辟建了新北与宜兰间的山路,后来的人也都循着这条路线,出入往来两地,这就是最早见诸文献上的淡兰古道。淡即淡水厅,以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为其起点。兰则为噶玛兰厅(今宜兰县),贯通山区的这条道路就叫做“淡兰古道”。由艋舺前往噶玛兰,必须经过三貂岭与草岭两座山脉,因此,淡兰古道又可分为“三貂古道”与“草岭古道”。又有一说淡兰古道是由嘉庆12年(1807年),台湾知府杨廷理所开。

清代

清朝同治年间,于同治5年调任台湾的台湾镇总兵刘明灯,就任一年后,在他走过的淡兰古道上,先后留下了金字碑、雄镇蛮烟碑以及虎字碑,即使刘明灯对当时的台湾贡献与影响不多,但也因这些古迹而被历史所记载。

1881年左右,淡兰古道是唯一由清政府认定的官道,沿途设有隘寮(募集壮丁保护行旅安全,类似现今保镖)、递铺(传递信件货物的转接站)、驿站,十分方便与安全。因此台湾先民到宜兰开垦时,大多都是经过淡兰古道;而官方巡视与交通频繁,亦造就淡兰古道上许多古迹

日本文化人类学家伊能嘉矩在1897年10月8日看到虎字碑,写出以下的文字:“接近岭顶时,新路与旧道会合了。这里有一块大石,约六尺长,石面平滑,刻有草书体的虎字,笔势雄浑,右侧刻有同治六年冬,左侧也刻有台镇使者刘明灯书等几个字。这是由台北进入宜兰的越岭道在修复的时候,所建立的历史纪念物。附近没多远的地方就是岭顶,也就是基隆郡与宜兰郡的分界线。”

近代

宜兰线铁路1917年开始兴建,1919年3月24日,位于平原的宜兰=苏澳间先行通车。同年5月5日,八堵=瑞芳间亦告竣工,但由于草岭隧道工事尚在进行,此段尚不能直通宜兰线,暂称“瑞芳线”。

宜兰线全部通车前,草岭古道仍为两地间的交通要道。旅客需至邻近车站下车后,更换草鞋徒步过山。直至1924年隧道完工,列车得以直通运行才渐趋没落。

草岭周边古道经历约130年的演变,功能早已式微,仅存“三貂岭古道”、“草岭古道”与“隆岭古道”三段,其余路段已被铁路、公路所取代。

主要景观

草岭古道位在宜兰县和新北市的交界处,全长约8.5公里,是清朝时代澹水厅(艋舺)到噶玛兰厅(宜兰)的交通重要孔道,属澹兰古道中的其中一段,更是台湾仅存前清所遗古道之一;草岭古道介于新北市贡寮区远望坑到宜兰县头城镇大里之间的路径,因新北市及宜兰县一市一县分界山为『草岭』,两旁种满了芒草,因为没有其他树种,故称为『草岭古道』;草岭古道在夏季时期野姜花花香漫山飘香、秋季期满山五节芒花盛开白色花草随风摇曳,是东北角海岸国家步道最受欢迎的健行路线。

古道途中设有凉亭、解说牌及公共厕所,于古道大里端有一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古道游客休息与服务。若中途不休息,步道(远望坑→大里车站)依脚力约2~3小时可完成。

古道

雄镇蛮烟碑名列台湾三级古迹。

于清同治6年(1867年),台湾镇总兵刘明灯为了镇压山魔所题。此碑位于草岭古道半山腰,宽336厘米、高119厘米,每字宽55厘米、高70厘米。后人有诗赞美雄镇蛮烟碑:“‘雄’危耸旁其卯星,‘镇’迫龙更抱心胸,‘蛮’气霏霏龙吸雨,‘烟’兑亨亨虎吞风。”虎字碑同列台湾三级古迹

靠近古道最高处之处的“虎字碑”海拔约330米,亦在同治6年(1867年),因刘明灯路经之处被风暴所阻,而取《易经》“云从龙、风从虎”之义,以芒花为笔,就地挥毫。其字宽40厘米、高1米,用草书所写。

卢宅

昔日称为「大里客栈」,由于四周并无房舍,曾是道路中的重要小客栈,也是清朝时商旅在崎岖古道中途的落脚休息点,清末时因卢宅主人过世,加上草岭古道之交通用途变小,后代子孙遂不再提供商旅住宿,后由外地人整修做为居家使用,至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后的居住者因移居他处,这座「老客栈」便荒废,只剩下围篱供后人凭吊。

哑口广场

所谓「哑口」,是位于两山交会点,自然形成的凹地,也就是地理学上所称的「鞍部」。鞍部地形时常有狂风出现与地势有绝大关系,面迎台湾北部强大的东北季风,再加上雪山山脉高山阻挡,季风沿山谷涌升,使得风势增强,终年不息。因为风势强大,使得高大的乔木难以生长,只有较低矮的芒草及地被植物能够生存下来。所以在此你看到尽是一片芒草的景观。每年从九月、十月开始,芒花必会准时抽出花穗,初时整串花穗呈紫红色,成熟后便转为黄褐色或灰白色,是台湾秋冬野外最美丽的景致之一。

草岭顶

草岭是秋日赏芒的好去处,但草岭可不是天生就这一副模样,环顾四周,接近山顶处仍有树木生长,仍可形成树林,显见这里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对树木并不构成生长限制。曾几何时,这里曾经历过森林大火,毁去了大片的森林,随着岁月的递转,森林正从山凹处努力地向山头恢复;但由于山头环境相对恶劣,演替速率缓慢,以致仍维持在草生地的状态,故名「草岭」。

白背芒

而此处的芒种为白背芒,是中国芒的变种之ㄧ,为李瑞宗博士所命名,白背芒在全省分布广泛且数量较多,一般人都会误认为是五节芒,但其实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白背芒最大的特徵是叶背带有白粉而呈现银白色,而五节芒的叶背为绿色,这是区分两者最佳的方式;也因为白背芒的叶背是呈现银白色,所以称作白背芒。芒草老熟后可当花材及捆扎作为扫帚用;叶片可编织成童玩、搭盖屋顶;芒草茎用来溷合泥土,做成土屋墙壁,而顶端嫩心可食用。

福德祠

福德祠座落于哑口处,是座石材砌成,形式古朴的小土地公庙,祠前还立有北宜两县的界碑。庙内同时供奉土地公与土地婆,颇为罕见。此跨两县百年的小福德祠,是于火车隧道开通后才建立的,因为当时行走古道的旅人渐渐少了,山路走来有一种不安全感,所以才建立了这座保平安的小祠,保护行经之旅人。

土地婆

在台湾民间的土地公庙中,除了供奉土地公庙外,有些也会配祀土地婆;但在民家的土地公则绝少配祀土地婆。这是因为一般民众认为土地婆吝啬、度量狭小,故不愿意将其请入家中供奉;而一些庙宇会供奉土地婆,是因怕土地公一个人年迈无依,故请个土地婆来作伴罢了。

据说玉皇大帝派福德正神到民间来治理百姓疾苦,由于土地公忠厚笃实而慈爱,看见穷人生活非常困苦,于是打算将财富平均分配给人类,但土地婆却加以阻止,他认为这世间本来就应该有贫富的区别,并说如果人人都富有,以后谁来为女儿扛花轿呢?土地公无言以对,遂放弃了这项抱负,也使民间出现了贫富的差别,所以贫者非常僧恨土地婆。

另一则传说则是土地公看见丧家的家人,在死者过世后哭得非常伤心,土地公遂起了恻隐之心,想让死者复活。土地婆又加以阻止,并说:「如果这世界,大家都长命百岁,没有生死,那将来不就变成了人吃人的世界了」。土地公一想也觉得有道理,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所以人们又怪土地婆的多嘴。

其实平心论之,土地婆的建议,都是合理的看法,否则社会不仅会失去分工制度,且生死轮回也会被打破。只是她的一番仗义执言,却惹来民间的万世怨道,不知何时才会有所平反。

土地婆又称「土地娘娘」,土地婆的造型和土地公一样,都是年长者的象徵,在其顶上结有一发髻,为中国传统妇女的模样,而土地公和土地婆非常有夫妻相,如果不仔细看或经庙祝指点,还是无法发现土地婆。

虎字碑

位于古道最高之岭顶哑口处的「虎字碑」海拔约330公尺,碑高一二六公分,宽七十五公分,「虎」字高一百公分,宽四十公分,字作草体,雄劲生动,如跃石上。

相传刘明灯北巡过草岭时,行进至此天候突然大变,烟雾四起,伸手难辨。原来此地盛传有山魔栖息,吞云吐雾,伤害人畜,商民往来,心怀畏惧,往往踌躇不前,影响古道运作;实则因位在草岭古道的哑口段,路面狭窄,面临山谷,气流到此变得又强又急,故常有商贾人马被强风吹翻。刘明灯于是取易经「风从虎、云从龙」之意,以「虎啸而谷风至」,「风至而雾散」的道理。刘明灯当时以芒花作笔,就地挥毫「虎」字,命属下勒刻于巨石上,以镇风魔。

虎字碑为市定三级古迹,为少见的草书碑。虎字两侧各有一些线条刻画在旁,对这些线条有两种说法,一是当年留下的符咒,二是后人的破坏,各方多有猜测一直没有定论,谜底直到数年前才被揭晓,惊讶地发现虎字碑旁的线条竟是甲骨文。这些字应是近人所刻,虽然一两个字的笔划不算正确,但仍可翻译成文字,虎字左侧的十六个字是「登此嵯峨,西望我区,哀哉我区,赤炎为祸」;右侧的图桉则是甲骨文的虎字。

相传刘明灯属虎,所以他很喜欢写「虎」字,而且他写的虎字尾巴都会往上翘,这是刘眀灯的风格,有的人说这是因为他想要显现出老虎的威风。传说刘明灯写完草岭古道这个虎字之后就常常头痛,后来有一个算命的先生跟他说,这是因为他写的虎字是「母的」,只有一只母老虎它很寂寞,所以要再写一只公的老虎。因此刘明灯就写了一只公的老虎,这只老虎尾巴没有翘起来,比较像是一般我们看到的虎字,而从此刘明灯就不再头痛了。

台湾「虎字碑」共有两座,而且还有公母之分,所以除了上述所说的「草岭古道虎字碑」(母虎)之外,还有立于坪林茶叶博物馆内的「坪林虎字碑」(公虎)。两座碑字体类似,均为草书,只是运笔稍有不同;立碑的年代,前者为同治六年,后者为同治七年,立碑人则同为当时台湾镇总兵刘明灯。

资料订正:在1961年间,为了开辟山区道路,而将坪林虎字碑搬到位于台北市博爱营区的花园庭院内,「看管」了将近半个世纪,终于在2005年底搬迁,现立于坪林茶叶博物馆内。

大里天公庙

大里天公庙(又称庆云宫),创建于清嘉庆二年(西元1797年),迄今已历二百多馀年,祀奉主神为玉皇大帝,传说是开阳先民自福建内地移请过来的,众人建庙于草岭脚称为「天公庙」,于清光绪三十年,购现址迁建庙宇,改建后才正式取名为「庆云宫」,经多次扩建整修才有华丽的面貌,成为全台最大天公庙之一。该庙下方有一大石,上有何应钦将军亲笔所题「兰阳第一胜景」字迹,气势磅薄。东北角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在天公庙附近设有古道游客服务中心,提供自然与人文旅游谘询服务

石花菜

宜兰县头城镇沿海礁岩区是台湾石花菜的主要产区,每年三月至七月为盛产期;由于石花菜是天然海藻,主要附着在礁岩上生长,渔民大多趁着退潮时到礁岩区、或是以潜水方式到海里采集。采摘石花菜多为沿海妇女的家庭副业,家家户户曝晒石花菜成为沿海一项特殊的景观。

石花菜是东北角沿海常见的海菜,晒乾后可以存放很久,其含有相当高的营养成分,包括多种维生素、碘、磷及胺基酸等矿物质都有,对降低高血压、胆固醇及减少甲状腺等都有助益,夏天更有降火气的功用;但性寒,吃太多会造成肚子痛。

采摘后经过六晒六泡的繁琐处理过程,形成白黄色的石花菜,将石花菜加水熬煮成汤汁经过滤后,放在冰箱中冷藏即成胶黏性的石花冻,将石花冻切成块再加点冰水放些糖、柠檬,即是可口的石花冻冰。石花涷与爱玉涷在色泽、外表上极为相似,在口感方面也颇相近,但在口味上一个带有海的气味,一个属于山的味觉,南辕北辙,各有千秋。

雄镇蛮烟

雄镇蛮烟碑位于海拔约240公尺位置,同为台湾总兵刘明灯所题。传说刘明灯带领军队要往噶玛兰厅巡察,经过草岭古道时刚好大雾弥漫,听闻这里有山魔作怪,所以刘明灯就地取材,以芒草代笔,在路旁的巨石上写下「雄镇蛮烟」四字,以镇压山魔。字刚写完,顿时云雾散去,重现朗朗晴空,这就是现今的「雄镇蛮烟」碑。又有一说,刘明灯的弟弟刘朝带率兵勇往噶玛兰进剿番乱,走到现今雄镇蛮烟碑的地方时遇上大迷雾,所以迷失了方向,后来被山上埋伏的原住民乱箭射死,刘明灯为了感念他的弟弟所以写下雄镇蛮烟四个字。但是经过查证,发现刘朝带是在光绪十五年时死于苏澳-花莲的途中,所以这一个传说的可信度不高,但是大家还是会穿凿附会一番,增加雄镇蛮烟的传奇。

跌死马桥

跌死马桥为一座古老的拱型桥,传说在开垦宜兰之初,汉人与原住民两方人马争战时,有马匹跌落桥下而亡,所以就称为跌死马桥。还有人说过去这座拱桥是用木造的,因为天雨路滑,木板易弯曲,造成多起连人带马摔进溪里而死,因此大家就称这一做桥为「跌死马桥」,希望提醒其他人这里很滑,要特别小心注意。跌死马桥已改用石砖整齐堆砌城圆拱桥。

整个草岭古道共有两座拱桥,在跌死马桥之后,有另一座圆拱桥,拱桥旁加盖了亭台供游客休憩。两座桥间的步道与山中溪流平行,滨水而生野姜花,就点缀在溪流与步道间,待花期一到,沿路都有野姜花的清香陪伴。

周边景区

于古道地势较高之处,可远眺龟山岛以及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新北市贡寮区之城镇聚落。

往北沿着市道102,可抵三貂岭“金字碑”,以及三貂岭古道

往东沿台2线可抵台湾岛东端——三貂角,附近有福隆海水浴场。继续沿着台2线走可以抵达鼻头角、龙洞等海岸地质景点。

往南沿着台2线可抵头城、宜兰、罗东夜市、苏澳港、苏澳冷泉等宜兰县内乡镇景点。

往西沿着市道102、市道106与正在施工的部分台2丙线可抵达九份、金瓜石、施放天灯的平溪等景点

游览方式

搭乘公车

1. 从台北、八堵搭宜兰线火车,在贡寮站下车。

2. 如由大里天公庙入山,可由新北北站搭往宜兰、罗东的台汽客运滨海线班车,在天公庙下车。

自行开车

1.国道一号:于八堵交流道下,转走瑞滨公路,再接台2线滨海公路至福隆,再沿步道即可到达草岭古道。

2.国道五号:由国道三号(二高)至南港系统交流道转走国道五号(北宜高速公路),过雪山隧道由头城交流道下再接台2线至福隆,再沿步道即可到达草岭古道。

3.省道二号:由宜兰出开可走台2线滨海公路至福隆,再沿步道即可到达草岭古道。

4.省道九号:由宜兰市区沿台9号省道,转190县道北行至头城,再沿台2号省道往基隆方向抵大里天公庙,再沿步道即可到达草岭古道。

其它大众运输工具

1.搭高铁至台北站下,再转搭其它大众运输工具。台湾高铁网站

2.搭火车至福隆站下,步行即抵。

3.搭火车至基隆站下,转搭基隆客运,国家新城-福隆,于福隆站下,步行即抵。

4.由国道客运台北总站搭国光客运,台北-宜兰、台北-罗东,于福隆站下,步行即抵。

5.由八堵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沿2丁省道至瑞芳,接102市道经九份、双溪可至贡寮;再由贡寮火车站右侧,沿远望坑溪边产业道路前行,过远望坑桥后,即可接抵福德庙正对面的古道入口。由交流道至此约43.2公里。

参考来源

航拍台湾最美风光:桃源谷.草岭古道

参考资料

  1. 台北草岭古道,北京中国国旅,2011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