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荣成史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荣成史事,讲述在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居住先民属东夷部族的一个分支,是胶东人类文化遗迹出现最早的地区之一。荣成先民逐海而居,茅草搭屋,半洞穴式居住,靠拾贝捕鱼生存的生活。堆积的贝壳、牡蛎壳等形成数千年后的“贝丘遗址”。所谓“贝丘遗址”是指考古文化层中包含人们食后弃置的大量贝壳的古代遗址类型。

先民遗迹

考古发现荣成境内有八处古遗址和十二处古墓群。位于荣成南部的人和镇河口遗址是胶东半岛罕见的较大型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属白石村一期和大汶口文化邱家庄时期,具有鲜明的滨海贝丘文化特色。位于荣成北部的北兰格遗址和东初遗址同属这一时期。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石刀、石斧。都是人类最初生活的主要生产工具。石猪、石羊是国家一级文物。是古代王公贵族的一种祭祀陪葬品,是财富的象征。在汉代丧俗中,死者手中往往各握一件石猪或者石羊,寓意逝者在阴间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埠柳镇东初遗址出土的陶纺轮和骨针,说明当时这里已经有了原始的纺织业。北兰格遗址出土的陶鼎。是蒸煮、祭祀的盛器;荣成境内的古墓群大多为汉墓,年代最早的为周代的学福墓和大泥沟古墓群,在这些古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制、青铜随葬品。兵器青铜剑、青铜戈。戈是中国青铜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从收割作物用的刀发展而来的,使用方法与刀相仿。青铜在古代极为贵重,被称为是金,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学福周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作宝彝尊,极为珍贵。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此尊造型典雅、做工精湛、周边饰有华丽的兽面纹,器内底部铸有铭文“作宝彝”三字,尊是古代的一种大型酒器。作为礼器,只有贵族才可以使用,说明了墓主人有着显赫的地位。

秦皇汉武东巡成山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秦始皇分别于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210年两次驾临荣成成山。其目的一是在巡视疆土、祭拜日主。二是受方士徐福的蛊惑求取长生不老药。始皇东巡成山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始皇庙。位于成山东端,原是秦始皇为祭日所建行宫,倒塌后当地百姓在遗址上修建始皇庙。在荣成博物馆里有一组玉器,这组玉器由一个玉璧和两个玉圭组成。据专家考证是秦始皇东巡成山祭日时所用的礼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对这组玉器做过专题报道,即揭秘成山古玉。秦始皇为歌功颂德5次巡行,共立七块刻石,因年代久远,现只剩基座了。此残碑立于成山头东南角处,民间称为李斯碑,又称法碑石。遗留残碑长:1.3M,宽:50CM,高:1.25M,由此我们可推断出原石刻的宏大气势,并且根据它的质地也可断定这块石头不是产自荣成本土。继秦始皇东巡成山之后,汉武帝刘彻循旧例三次至成山,根据《汉书》记载,汉武帝于太始3年“行幸东海……幸琅琊,礼成山。”记载了公元前94年,汉武帝登临成山,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礼敬日主。根据有关古籍介绍,帝王拜日时要设置祭坛,持玉圭祭拜后,把玉器放在祭坑中加木柴燃烧,将祈祷的意愿随烟火直升天空,被天神、日神等接受。

从不夜城到荣成县

在商周时期,荣成隶属东夷大国莱国,莱国由于受齐国侵略,逐步向东部沿海迁移,在荣成北部筑不夜城,这是荣成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建立不夜城之后,荣成呈现出一片昌盛景象。到汉高祖六年时,荣成建不夜县,这是荣成境内最早出现的县级建置。不夜城建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古籍记载曾夜有日出,明亮如昼。所以称之为“不夜”。不夜城故址位于荣成埠柳镇不夜村村北一公里处,附近分布着大量的周、汉代古墓群。位于荣成荫子镇三冢泊村北的三座汉代冢墓,这三冢鼎列气派,周围有数百座汉墓,墓主人应该是身份显贵,有汉昌阳严石阙为证。这支石阙,名为汉昌阳严石阙。前刻‘昌阳严’三字,后刻‘严掾高’三字。阙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最高建筑物。主要起装饰、记功和显耀官爵地位的作用。这支石阙属于陵墓阙,立于三冢泊整个陵园的大门前,是我国现存46支珍贵的汉代刻字石阙文物之一。这里有国内罕见的元代留村石墓群。其形状与中原汉人各种陵墓有显著区别。荣成汉代古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殉葬品。主要分为陶器、青铜器和玉器三大类。陶器中有储存液体用的陶壶、陶罐等等;青铜器中有蒸煮祭祀用的青铜鼎、梳妆用品青铜镜等等。秦汉时期的陶水管也就是下水管道,反映出当时不夜古城建设的规模,陶水管内直径33cm,管与管套在一起,用来排水。玉器中有玉蝉、龙头蛟杯、菊花盏、三螭壁等等。这些殉葬品反映了当时不夜一带繁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先进 的工艺发展水平。荣成在清雍正13年(1735年)单独设立荣成县,这是荣成历史上第二次成为独立的县级建置。 [1]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