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莱芜万福山民俗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博物馆(介绍藏品)原图链接来自 网易 的图片

莱芜万福山民俗博物馆坐落在万福山脚下。馆长李言实是个有心人,他从上学、工作到如今退休,一直未间断对民俗的收藏。2015年万福山民俗博物馆正式建成,开设7个展厅,如今展品多达5000余件。

市民邢先生带着10岁的孙子参观万福山民俗博物馆后感叹:“我带着孩子出去玩,到哪都是被孩子拉着走,往往连句话都说不成。这次孩子居然不愿走了。这些老物件我们年长的喜爱,孩子也感兴趣,这件事情做得有意义!”

说起为什么能痴心收藏这么多年,李言实说:“就是喜欢,愿意干这件事。”

可是喜欢干和干得好不一样。万福山民俗博物馆[1]的民俗物品收集之全面、分类之细,让很多同行佩服。

藏品资源

李言实将民俗藏品分为纺织、照明、农具、计量、票据、文房、钱币、红色记忆等十二大类,如木匠的“锛凿斧锯”,瓦匠、石匠、皮匠等各行业人员使用的工具他悉数收纳;粮票[2]、饭票、菜票、布票、油票、棉票、煤票等这些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记载着一个时代;不同年代的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话、照相机等物件,则展现出人民生活的变化和科技更新。

在博物馆的显着位置,挂着一张莱芜学生联合会发动民众抗日的《警告民众书》,因前辈人用来包中药得以保留下来。“这在莱芜可能找不到第二份了,这是莱芜人民抗日的见证!”李言实说。博物馆还有很多物品难得一见,如民国时期的居民身份证、1963年的节气表、带有“最高指示”的家畜防疫证等。

每次有市民前来参观,李言实都耐心讲解。“织布时,这个梭子来回穿,咔嚓咔嚓响……”通过讲解,孩子们理解了成语“日月如梭”的来历;“这个口小底大是斗,口大底小是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看到实物,参观者对过去一斗、一石粮食的数量有了概念

此外,每件藏品背后都有故事,无论是前两天刚从莱芜高新区北孝义村捡来的改革开放初期发给“万元户”的奖状,还是多年前辗转多地花费千余元买回来的织布机。李言实能够把历史文化讲清楚,与他勤于学习分不开。他博览群书,当地的历史人文故事信手拈来。

“很多物品我都见过用过,看了很有感触。老物件能勾起我们对过去岁月的美好回忆,也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市民李广谋参观后说。

视频

莱芜万福山民俗博物馆 相关视频

【国际博物馆日】看博物馆宝藏“活起来”
民俗博物馆内感受当地朝鲜族同胞的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 博物馆未来发展的10大趋势,搜狐,2018-01-21
  2. 国内最值钱的十大粮票,搜狐,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