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叶三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菊叶三七,中药名。为菊科土三七属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冬挖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夏秋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1]
别名
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 。
来源
为菊科土三七属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 Merr.,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冬挖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夏秋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110厘米。根茎肉质肥大,淡黄褐色。茎有纵条纹。单叶互生,长椭圆形,长达15厘米,宽7厘米,羽状深裂,裂片顶端渐尖,边有不规则的锯齿,基部楔形,两面有疏柔毛,下面紫绿色;茎上部叶近无柄。花金黄色,全为管状;头状花序多个,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瘦果狭圆柱形,被毛,有丰富的白色冠毛。花期9~10月。
生态分布
生于低山、路旁、草地上、林下。产于广西全州、资源、龙胜、南丹、天峨、那坡、金秀等县市;分布于江苏、浙江、河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台湾等省份。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解毒消肿。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瘀血腹痛,大骨节病;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疮疡,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9~15克,水煎服;或根3~6克,研粉开水冲服;外用适量捣敷。
传统应用
治吐血、衄血、血尿、便血、血崩、月经过多、产后流血不止、产后瘀血腹痛、闭经、风湿骨痛、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疮肿毒。
方例
跌打损伤,凡七咪(菊叶三七)、钻地风(透骨消)、竹叶风(大罗伞)、上山虎(海金子)、牛膝风(土牛膝)、从亮(马尾松)苗、大钻(厚叶五味子)、入山虎(两面针)各运量,捣烂酒炒敷患处。
化学成分
根含菊三七碱类,千里光宁碱,3-表-薯蓣皂甙元-3-β-D-吡喃葡萄糖甙,3-表-塞普屈姆甙元-3-β-D-吡喃葡萄糖甙,3-表-罗斯考皂甙元,3-表-新罗斯考皂甙元 ,千里光菲灵碱,菊三七碱甲,菊三七碱乙,地上部分含D-甘露醇,琥珀酸,5-甲基脲嘧啶,腺嘌呤,氯化铵,菊三七碱类,芸香甙。
药理
10%土三七注射液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与凝血酶类似。菊三七碱有抗疟作用,亦能引起家兔和大鼠肝细胞坏死。菊三七碱给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80.72mg/kg±2.7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