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葉三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菊葉三七,中藥名。為菊科土三七屬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以根或全草入藥。秋冬挖根,除去殘莖、鬚根及泥土曬乾。夏秋采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1]
別名
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當歸、破血丹 。
來源
為菊科土三七屬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 Merr.,以根或全草入藥。秋冬挖根,除去殘莖、鬚根及泥土曬乾。夏秋采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110厘米。根莖肉質肥大,淡黃褐色。莖有縱條紋。單葉互生,長橢圓形,長達15厘米,寬7厘米,羽狀深裂,裂片頂端漸尖,邊有不規則的鋸齒,基部楔形,兩面有疏柔毛,下面紫綠色;莖上部葉近無柄。花金黃色,全為管狀;頭狀花序多個,排成頂生的圓錐花序。瘦果狹圓柱形,被毛,有豐富的白色冠毛。花期9~10月。
生態分布
生於低山、路旁、草地上、林下。產於廣西全州、資源、龍勝、南丹、天峨、那坡、金秀等縣市;分布於江蘇、浙江、河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陝西、雲南、貴州、廣東、台灣等省份。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歸經
甘、微苦,溫。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解毒消腫。用於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瘀血腹痛,大骨節病;外用治跌打損傷,癰癤瘡瘍,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9~15克,水煎服;或根3~6克,研粉開水沖服;外用適量搗敷。
傳統應用
治吐血、衄血、血尿、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產後流血不止、產後瘀血腹痛、閉經、風濕骨痛、跌打損傷、乳腺炎、癰瘡腫毒。
方例
跌打損傷,凡七咪(菊葉三七)、鑽地風(透骨消)、竹葉風(大羅傘)、上山虎(海金子)、牛膝風(土牛膝)、從亮(馬尾松)苗、大鑽(厚葉五味子)、入山虎(兩面針)各運量,搗爛酒炒敷患處。
化學成分
根含菊三七鹼類,千里光寧鹼,3-表-薯蕷皂甙元-3-β-D-吡喃葡萄糖甙,3-表-塞普屈姆甙元-3-β-D-吡喃葡萄糖甙,3-表-羅斯考皂甙元,3-表-新羅斯考皂甙元 ,千里光菲靈鹼,菊三七鹼甲,菊三七鹼乙,地上部分含D-甘露醇,琥珀酸,5-甲基脲嘧啶,腺嘌呤,氯化銨,菊三七鹼類,芸香甙。
藥理
10%土三七注射液對血小板超微結構的影響與凝血酶類似。菊三七鹼有抗瘧作用,亦能引起家兔和大鼠肝細胞壞死。菊三七鹼給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80.72mg/kg±2.7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