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萧思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萧思温:辽国名臣,辽世宗时辽朝北府宰相驸马

萧思温(?-970年),小字寅古,男,辽国名臣,辽世宗时辽朝北府宰相驸马,历史上着名的契丹萧太后萧绰的父亲。宰相萧敌鲁的族弟忽没里之子。通书史。辽太宗时为奚秃里太尉,娶了太宗的长女燕国公主吕不古,为群牧都林牙。辽史载:“思温在军中,握笄修边幅,僚佐皆言非将帅才。寻为南京留守。 ”[1]

辽景宗继位后,因为萧思温拥戴有功,将其三女萧绰选为贵妃,保宁元年(969年),萧绰被封为皇后,加封萧思温为尚书令,封魏王。次年,从帝猎闾山,为贼所害。[2]

原图链接萧思温:历史上着名的契丹萧太后萧绰的父亲。

史籍记载

原图链接萧思温

《辽史·列传第八》

萧思温,小字寅古,宰相敌鲁之族弟忽没里之子。

通书史。辽太宗时,拜为奚秃里太尉,尚燕国公主,为群牧都林牙。思温在军中,握笄修边幅,僚佐皆言非将帅才。寻为南京留守。[3]

初,后周武帝攻打扬州,上遣萧思温攻蹑其后,惮暑不敢进,拔缘边数城而还。后周来侵,包围冯母镇,兵势甚张。萧思温请求益兵,帝报曰:“敌来,则与统军司并兵拒之;敌去,则务农作,勿劳士马。”会敌入束城,我军退渡滹沱而屯。思温勒兵徐行,周军数日不动。思温与诸将议曰:“敌众而锐,战不利则有后患。不如顿兵以老其师,蹑而击之,可以必胜。”诸将从之。遂与统军司兵会,饰他说请济师。周人引退,思温亦还。[4]

已而,后周主柴荣复北侵,与其将傅元卿李崇进等分道并进,围瀛州,陷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垂迫固安。思温不知计所出,但云车驾旦夕至。麾下士奋跃请战,不从。已而陷易、瀛、莫等州,京畿人皆震骇,往往遁入西山。思温以边防失利,恐朝廷罪己,表请亲征。会周主荣以病归,思温退至益津,伪言不知所在。遇步卒二千余人来拒,败之。是年,闻周丧,燕民始安,乃班师。

辽穆宗湎酒嗜杀,萧思温以密戚预政,无所匡辅,士论不与。十九年,大辽春蒐,上射熊而中,萧思温与夷离毕牙里斯等进酒上寿,帝醉还宫。是夜,为庖人斯奴古等所弑。萧思温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立辽景宗。

保宁初,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仍命世预其选。上册萧思温女为皇后,加尚书令,封魏王。从帝猎闾山,为贼所害。[5]

原图链接萧思温

承天太后萧燕燕的老爹萧思温懦弱无能?

一、娶了契丹公主的萧思温

契丹萧氏后族其实是分属不同的氏族组成,由与耶律家族通婚的乙室家族组成大翁帐与小翁帐,拔里家族组成大父帐与少父帐,这拔里就是辽太祖皇后述律平所在的家族(拔思、收里、述律,都是同名异写,也就造成史料中许多的错误记载)。

承天太后萧燕燕的老爹萧思温,出自拔里家族萧敌鲁大父帐,萧思温的父亲忽没里是萧敌鲁的同宗兄弟,尽管其父忽没里没有什么重要地位与功勋,借萧敌鲁族侄的光圈,有幸娶了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宝贝女儿汧国公主吕不古为妻,攀上金枝,成了朝中的显赫,大辽国的驸马,正所谓“娶妻得公主,平地起官府”。

二、懦弱无能的驸马爷

萧思温,似乎有些地方很像让国皇帝、辽太祖长子耶律倍,自喜欢读书,儒雅有风度,满腹诗书,自是与那些马上舞刀弄枪的贵族儿郞不同,对于尚武的契丹人而言,是一个十足另类,也许生来就对用兵打仗没兴趣,诗书礼义才是他憧憬的生活。

他的妻子辽太宗长女吕不古却是弓马娴熟,而且耶律阿保机家族,无论男女,对权力都有着强烈的欲望,男人建功立业,才是大丈夫所为,于是,她希望不要总是捧着那些无用书籍,应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不愧为堂堂皇家驸马。

于是,萧思温不情愿地踏上仕途,开始了从政,并且借助吕不古的面子,平此青云,不显山不露水地在辽穆宗耶律璟当皇帝时,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吕不古是耶律璟的姐姐),是一生猜疑的耶律璟值得相信的人,成为总理南京地区军事、行政、财政地方大员,地位一下提高了许多,拥有了八面威风。

然而,萧思温却不是一个能够胜任封疆大臣的人才,文韬武略都差了许多。

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八年(公元958年),后周倾举国之力攻打南唐,敏锐的契丹臣僚认为这是劫掠后周的大好时机,北方空虚,难得清醒的耶律璟就命令自己的姐夫萧思温统率南京兵马出击。

可是软弱怯战的萧思温寻找各种理由按兵不动,在朝廷一再催促下,萧思温无奈发兵,也畏首畏尾,虚张声势一番,根本就没敢与后周兵马真刀真枪地交锋,但又不能不作为,就攻陷了一个后周的小村寨,胜利回师了。

但过了一个年,真正的考验就到来了。

后周皇帝柴荣统帅大军来收复燕云十六州,兵锋直指萧思温驻守的南京(幽州),并且进军神速,当萧思温得到报告,三关(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失守,正在攻打瀛州(今河北河间),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萧思温吓坏了,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应付是好,根本就不敢派出兵马驰援被攻打的州县,把手下重兵牢牢掌控好,据守南京。

南京城坚墙厚,城内粮草充足,又兵马雄厚,力保南京还是可以的。

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他对将士们说:“敌人来势汹汹,我们不要硬对硬,为今之计,固定南京,伺机而动,到时敌疲,我乘势攻之,可获全胜。”

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后周兵马比羊群还多,这阵势不拿下南京不罢休呀!

一时间城中人心浮动,流言四起,许多达官显贵都准备出逃,将士们也心中没底。

萧思温目睹一切,内心也恐慌不安,这南京是契丹南下的重镇,万一失守,恐怕他那个反复无常、暴躁残忍的小舅子皇帝辽穆宗不会放过他,命搭上性命的。

萧思温提起精神布置守城,飞报朝廷,派兵马驰援,这样一来可以推脱责任,二来也可以掩饰自己怯懦的心理。

飞骑一波接一波的派出,上报辽穆宗,一边鼓舞士气。

可以说,在契丹历史上,这萧思温是最幸运的,在关键的时候,后周皇帝柴荣生病了,不得不半途而废,后周兵马撤围回师了。

风云突变,一下太阳升起来了,这萧思温来了尿头,平生少有的英武,男人了一回,果断派出兵马追击,打了一场十分有面子的胜仗,脸上抹了粉,也让萧思温认识到这南京留守不太好玩,都吓出心脏病了,就强烈要求回京任职。

三、把握机遇一飞冲天

这辽穆宗也不是一个好皇帝,无心治理国家,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位置给萧思温,就任命他为侍中,每天陪他喝喝酒;打打猎,终归是自己人呀,放心。

萧思温也自然美美的,终于解脱了,不用担责任而且奉禄增加了,完全养尊处优,不必提心吊胆了。

辽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萧思温陪着“睡王”辽穆宗到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打猎,辽穆宗被手下近侍杀了。

按理随侍的萧思温应该追捕弑君凶手,但颇有心机的萧思温此刻想到的是由谁来继承皇位?辽穆宗没有儿子,从血缘关系上看,穆宗有三个弟弟太平王罨撒哥,冀王敌烈与越王必摄,但这三位谁当皇帝都不会对拥立者有太大的好处,弄不好还要追究穆宗遇弑的责任,受到株连。最好的选择就是把皇位转回到辽世宗一系中,虽然太平王罨撒哥是萧思温的二女婿,远不如从世宗一系考虑更有利。

在萧思温走上仕途后,与一个人私交甚好,谁呢?这个人就是辽世宗耶律阮的儿子耶律贤。于是,萧思温做了一生最英明的决定:封锁辽穆宗被杀的消息,派出亲信飞报耶律贤。

耶律贤闻讯,马不停蹄率领亲信女里、高勋等人带千余精兵赶到黑山,经过一番布置,即位当了皇帝,由于辽穆宗无后,耶律贤继位也得到皇亲国戚的认可。

耶律贤登上皇位后返回上京,改应历十九年为保守元年(公元969年),是为辽景宗。

对拥立有功的大臣加官晋爵,高勋封为秦王,大丞相;女里为政事令、行宫都部署;萧思温为魏王,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这一下令萧思温平步青云,北院枢密使是契丹人统领兵马的重任,北府宰相更是执掌部族的核心,让萧思温家族拥有了世选的特权。

精明的萧思温并没有满足,踌躇满志的他,更是采取了一个大动作。

他与汧国公主共生了三个宝贝女儿,大女儿伊兰寡居在家;二女子胡辇嫁给辽太宗的儿子太平王罨撒哥;小女儿燕燕(就是后天声名远播的承天太后萧燕燕)已经许嫁给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而且韩德让与女儿燕燕情同意合,但萧思温还是改变了主意,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新皇帝耶律贤,如此才会锦上添花,尊贵无比。

说来这个辽景宗耶律贤,刚刚二十岁,虽然在藩王时已经取妻,欣然接受了美貌艳丽的萧燕燕为自己的皇后,因为他能够登上皇位,全是萧思温的功劳,他也要回报萧思温的鼎力为之,极力拉拢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这纯粹是一场政治联姻,也让萧燕燕把情与爱禁锢在心灵深处,萧思温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契丹帝国,让萧燕燕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萧思温也成了权倾上下的第一人,自然也引起后族萧氏的不满,因为萧氏后族是由几个错综复杂的家族组成,是不会让萧思温一人独大。萧思温飞黄腾达的背后,潜伏着杀机。

四、命丧盘道岭

辽保宁二年(公元970年)正月,萧思温陪着辽景宗耶律贤去东京(今辽宁辽阳)祭奠耶律贤的祖父让国皇帝耶律倍、父亲世宗耶律阮,在五月份返回上京途中,于巫闾山(今辽宁西部)盘道岭遇到强盗伏击,这伙人的目标不是辽景宗耶律贤,而且国丈萧思温,萧思温被杀,而且被杀的有点蹊跷,当时他随伴着辽景宗,有精锐的亲卫皮室军护卫,就是身为当朝国丈的萧思温也会有自己的护卫,看来这强盗非同一般。

萧燕燕闻知老父遇害,追查凶手的幕后指挥,竟然是后族萧海只萧海里兄弟,很快这萧海只兄弟归案,承认了杀死萧思温是因为萧思温没有治世才干,平庸无能,借穆宗遇害投机弄权,所以决定暗杀萧思温。

但事实的真相也不是这么简单,几年后女里与高勋犯事,发现他们参与了当年谋杀萧思温的事件,可见萧思温在世时所作所为引起后族与同僚的愤恨,才惹来杀身之祸。

无才无能的萧思温就这样结果了自己荣誉的一生,但有三个非同寻常的女儿:长女伊兰、次女胡辇、小女儿承天皇太后燕燕。

三姐妹个个天生丽质,容貌出众,知书达理,都有着非凡的智慧。

据说,三姐妹小的时候萧思温就给三姐妹讲些儒学思想,有一天,他看到三姐妹打扫院落搞卫生,萧燕燕做得有模有样,比两个姐姐更精细,于是萧思温感慨地说:“将来光耀我们家的一定是燕燕!”

看来这萧思温,自有其超人之处,文治武功都不行,却善于投机钻营、知人用事呀,在契丹人尚武的群星灿烂中,自然是一个另类,也成就了自己有异于别人的一生。

家庭

参考资料

  1. 《法律讲堂(文史版)》 20190215 辽代疑案·朝堂上的命案(下) .中国中央电视台[引用日期2019-11-12]
  2. 常言说虎父无犬子,承天太后萧燕燕的老爹萧思温懦弱无能? 2018年11月25日 - 承天太后萧燕燕的老爹萧思温,出自拔里家族萧敌鲁大父帐,萧思温的父亲忽没里是萧敌鲁的同宗兄弟,尽管其父忽没里没有什么重要地位与功勋,借萧敌鲁族侄的光圈,有幸...
  3. 历史上有名的萧太后之父,沙场庸将萧思温 2018年6月14日 - 萧思温,小字寅古,父亲忽没里(又作忽里没)的事迹《辽史》中没有记载,只知道他是北府宰相萧敌鲁的族弟。萧氏是辽朝后族。早在契丹遥辇氏联盟时代(公元八世纪至...
  4. 萧思温 简历 - 名人简历 萧思温简介、简历及介绍: 萧思温(?~970),中国辽代大臣。小字寅古。契丹族国舅部人。太宗女燕国公主驸马,宰相萧敌鲁之侄。通书史。保宁元年(969)任北院枢密使,...
  5. 《辽史·列传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