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林右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林右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赤峰市北部,駐地大板鎮,地處西拉沐淪河北岸,大興安嶺南段山地,全旗總面積10256平方公里,總人口18.45萬人,居住着蒙、漢、回、滿等22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8.9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48.7%。

巴林,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為陣地、「要塞」、「哨所」、「軍寨」。蒙古語稱西為右。明末清初,蒙古巴林部於此駐牧。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分封諸藩牧地時定旗地域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清順治五年(1648年)設治所,定名為巴林右翼旗,設札薩克衙門,會盟昭烏達。新中國建立後更名為巴林右旗,此名一直沿用。

巴林右旗是遼代的故土,契丹族的發祥地,紅山、蒙元、巴林石、格斯爾等文化交織共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巴林右旗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比較優勢。冠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格斯爾文化之鄉」「中國好來寶之鄉」等美譽;境內有賽罕烏拉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巴林石國家級首批地質礦山公園。

農牧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富集、水利資源優越、區位條件明顯、保障要素有力、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獨特。

2019年4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巴林右旗退出貧困旗縣序列。

建制沿革

東周至秦時期 ,巴林右旗區境為燕、秦長城塞外地。主居民族為山戎、東胡族。

兩漢時期,區境為漢右北平郡塞外地,為匈奴左地東胡盧王所轄。主居民族為漢族及東胡後裔烏桓、鮮卑族。

三國至西晉時期,區境屬幽州外域拓跋鮮卑,乃拓跋左翼部酋猗盧駐牧地。公元315年,西晉封拓跋猗盧為代王,治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

東晉至北朝時期,區境仍屬拓跋鮮卑。公元386年,代王拓跋建國,號魏(史稱北魏),區境隸屬之。

隋唐時期,區境隋為地,唐為宇文鮮卑後裔奚及契丹地,隸屬於唐河北道松漠都督府。

遼代,區境屬上京臨潢府饒州。

金朝,屬臨潢府路臨潢府。今旗北部為臨潢府慶州朔平縣,中部為臨潢府懷州,南部為黑河鋪。

蒙古帝國初期,巴林右旗區境為遼王耶律留哥所轄。

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將本地封給弘吉刺惕部分族阿忽台(火忽),稱魯王分地。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隸屬中書省全寧路。

明前期,本域以查干沐淪河為界,界西邊北、南兩小部分屬北元蒙古韃靼部;界東屬明朝外藩兀良三衛之一泰寧衛。

永樂二年(1404年),明朝重建三衛後,本地仍屬泰寧衛,為奴爾干都司左軍都督府轄。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北元察哈爾部遷至西拉沐淪河流域,本境為北元大汗行都所在地。

天啟七年(1627年),北元林丹汗率部西遷,本地為喀爾喀之一的巴林部駐牧地。

明崇禎元年(1628年),巴林部台吉色特爾率子色布騰、侄色棱及滿珠習禮歸服後金。

崇禎七年(1634年),後金將巴林部分為右左二翼,明確巴林部四至八界。

順治五年(1648年),清政府設理藩院,統管邊疆地區,在蒙古建旗制,編佐領。

將巴林部分為巴林右翼旗和巴林左翼旗,旗下設佐領(亦稱蘇木)。旗以上設盟。

巴林右翼旗屬昭烏達盟。

雍正元年(1723年),置熱河廳,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稱承德府,下設八溝理事同知廳。巴林右旗屬承德府八溝理事同知廳。

乾隆三年(1738年),建烏蘭哈達通判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建熱河道,改烏蘭哈達廳為赤峰縣。巴林右翼旗屬熱河道赤峰縣。

1933年,日本侵占熱河省,以開魯為所在地建偽興安西分省,後又改稱興安西省。巴林右翼旗屬興安西省。

194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熱北地委、熱北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林西建立。巴林右翼旗屬熱北專署。

1946年6月5日,熱北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與東蒙自治政府的昭烏達省合併,建立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巴林右翼旗隸屬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

1946年8月17日,東蒙自治政府在林東成立昭烏達省。巴林右翼旗屬昭烏達省。

1947年,撤銷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成立昭烏達盟人民政府。巴林右翼旗隸屬昭烏達盟人民政府。

1969年8月1日,巴林右旗隨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

1979年7月1日,巴林右旗隨昭烏達盟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1983年10月10日,昭烏達盟改為赤峰市。巴林右旗隸屬赤峰市。 

區劃詳情

巴林右旗轄5個鎮、4個蘇木、2個街道:索博日嘎鎮、巴彥琥碩鎮、查干沐淪蘇木、大板鎮、巴彥塔拉蘇木、幸福之路蘇木、查干諾爾鎮、寶日勿蘇鎮、西拉沐淪蘇木、賽罕街道、達爾罕街道。

地理環境

巴林右旗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北部,地處西拉沐淪河北岸,大興安嶺南段山地,東經118°15′--120°05′,北緯43°12′--44°27′。旗境東西長154公里,南北寬139公里。旗北界與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接壤,南以西拉沐淪河為界與翁牛特旗相望,東與巴林左旗阿魯科爾沁毗鄰,西與林西縣相連。

地勢地貌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由西北700米向東南400米逐漸傾斜,北部為山地,中部為丘陵,南部為平原區。地處大興安嶺山地與燕山山地交接過渡地帶,海拔高度從1900米逐步下降到400米。

氣候

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4.9℃,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3℃,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2.2℃。年平均無霜期121天,年平均降水量358毫米。年日照為3000-3 200小時。

經濟綜述

2018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6.1億元,增長4.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1億元,增長3.4%;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2億元,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1.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8.2億元,增長6.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609元,增長8.2%;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76元,增長10.3%。

優勢

農牧業資源豐富

現有耕地136.85萬畝(其中水澆地56萬畝);草牧場1286萬畝;林地393.6萬畝,森林覆蓋率26%;牲畜存欄300餘萬頭(只),年產肉類3萬餘噸、絨毛2600餘噸、皮張80餘萬張。

礦產資源富集

地處大興安嶺南麓成礦帶,已發現的礦藏金屬及非金屬30餘種,礦床、礦化點120餘處,資源價值達400億元以上,潛在價值達1000億元以上。有「草原瑰寶」之稱的巴林石,以其溫潤的品質、華貴的風采名揚天下。毗鄰的錫林郭勒盟煤炭資源豐富,我旗正在與其實施跨區域「水煤」合作,逐步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

水力資源優越

共有水庫13座,大小河流26條、灌區35處、湖泊34個,水資源總量3.43億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占有量達1908立方米。庫容9982萬立方米的德日蘇寶冷水庫,每年可提供工業用水8228萬立方米。

區位條件明顯

大板鎮是赤峰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自治區七星級文明鎮。雖地處內陸,但位於東北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區的中介區,距北京、天津、瀋陽、長春、秦皇島、錦州等城市只有幾百公里,最遠不超過1000公里。

保障要素有力

竣工運營的巴林500KV變電站是華—峰—寧輸變電站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建成6條220KV輸變電線路,實現了雙網供電。集通鐵路、錦白鐵路、巴新鐵路在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鎮交匯,以赤大高速、省際大通道、國道303線、國道305線、省道205線為骨幹的五條國省幹線在境內縱橫交錯,輔以完備的縣道、鄉道,構成了「四橫三縱十二出口」的立體公路交通網;隨着巴林右旗通用機場的投入運營,將與玉龍機場、赤峰高鐵形成集陸路、鐵路、航空為一體的全方位、立體式的交通網絡區位優勢。作為赤北及蒙東地區重要的交通、電力樞紐地位穩步確立。建設發展中的大板煤電化基地、大板工業園區、西拉沐淪石材產業園區土地儲備充足,基礎設施完善,規劃建設的現代商貿物流園區、文化產業園區和現代農牧林產業科技示範園區正在加快推進,勞動力資源豐富,具備承接產業轉移的基礎條件。

巴林旅遊

全旗共有單體旅遊資源95處,其中優良級資源20處、地文景觀類10處,水域風光類11處、生物景觀類5處、遺址遺蹟類9處、人文活動類24處,旅遊商品5個。現已向遊客開放的旅遊景區(點)有18個,已創建國家級A級景區5個,其中3A級景區3個,2A級景區2個。[1]

城市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巴林右旗為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視頻

我的家鄉——巴林右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