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松茎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萧氏松茎象 学名:Hylobitelus xiaoi Zhang 类属:鞘翅目象甲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壁暗黑色,胫节端部、跗节和触角暗褐色。前胸背板被覆赭色毛状鳞片,这些鳞片在前胸背板的前缘和小盾片上部较密。鞘翅上的毛状鳞片形成两行斑点。鞘翅的其它部分被覆同样的鳞片。足和身体腹面被覆黄白色毛状鳞片。
幼虫:体白色略黄,头黄棕色,口器黑色,前胸背板具浅黄色斑纹,体柔软弯曲呈“C”型,节间多皱褶。
卵:卵椭圆形,长2.9±0.2 mm,宽1.8±0.1 mm。初产时为乳白色,近孵化时为深黄色。
蛹:乳白色,长约15.5~18.4 mm,头顶和腹部各节有稀疏的黄褐色茸毛,腹末两侧有一对刺突。
发生规律
该虫二年发生1代,以大龄幼虫在蛀道、成虫在蛹室或土中越冬。2月下旬越冬成虫出孔或出土活动,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12-15天。5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下旬停止取食进入越冬,翌年3月重新取食,8月中旬幼虫陆续化蛹。9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11月分部分成虫出孔活动,然后在土中越冬,其余成虫在蛹室中越冬。成虫靠爬行活动,极少飞翔。成虫具夜出性活动;即傍晚上树行取食、交配和扩散等活动,早晨回到树干基部或土缝中。成虫需取食松枝作为补充营养,产卵于树干基部树皮下。卵孵化后即咬食松树皮层,在皮下蛀食一通道,取食韧皮部,在危害后的树皮与木质部之间留下螺旋状或不规则虫道。 [1]
分布与危害
萧氏松茎象是危害湿地松、火炬松、华山松、马尾松等松科植物的重大钻蛀性森林害虫。以幼虫侵入树干基部或根颈部蛀害韧皮组织为害,严重的切断有机养分输送,导致树木死亡,且造成湿地松大量流脂,进而降低[[]]松脂产量。现在江西、湖南、广西、湖北、贵州、福建等6个省(区)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1、1月-2月,10月-12月,虫态为成虫、卵期。树干涂白。清理杂灌木及地被物,集中烧毁。
2、3月-5月,虫态为成虫、幼虫期。种植拒避植物,加强林间卫生。拒避植物有樟树、苦糠、山苍子、臭椿等。
3、6月-9月,虫态为幼虫、蛹、成虫期。(1)人工捕杀成虫和幼虫。成虫羽化出土后,都在寄主根际周围活动,可人工捕杀;在幼虫蛀食危害期,可采用小刀等工具剥开虫道或流脂团,顺虫道捉杀幼虫、蛹或成虫,人工挖虫必须持续2年以上。(2)白僵菌粉剂(50亿/g)进行喷粉防治,1kg/亩。(3)16%虫线清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倍液从幼虫排泄孔注药,剂量为3ml/孔。(4)16%虫线清50倍液涂干或200-300倍液喷干防治。
4、检疫处理。对带虫原木进行剥皮处理,剥下的树皮烧毁、深埋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洒毒杀。或用磷化铝片剂熏蒸处理,用药量分别为20-30g/m3和12-15g/m3熏蒸24h和72h,无条件处理的严禁调运。 [2]
参考文献
- ↑ 安福大力清剿萧氏松茎象新浪网
- ↑ 萧氏松茎象防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