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董振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董振堂(1895年~1937年1月20日),字绍仲,河北邢台市新河县人,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将领。

董振堂自幼跟父亲习武,早年投身西北军,参加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后,他率兵举行了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此后参加长征,历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红十三军军长、红五军团军团长[1]。1937年1月,董振堂率部攻占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激战9昼夜后,于20日壮烈牺牲,终年42岁。

个人生平

投笔从戎

董乃煌出生时,一家老小正在外颠沛流离,他一开始姓姥姥家的“赵”姓,1946年在冀南区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人才回到邢台市新河老家重新安定下来,给他改回“董”姓。

董振堂1913年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的称号。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21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冯玉祥国民军。参加了冯玉祥与1924年发动的北京政变。1926年9月,任国民联军第14师第12旅旅长。

投奔苏区

董乃煌介绍,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冯部黄河以南的残余部队被蒋介石收编调往山东济宁地区,董振堂任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25师73旅旅长。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26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企图让这支杂牌军和红军相互拼杀两败俱伤。第三次“围剿”失败后,26路军移到被红色区域包围的宁都县城。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1年12月14日,26路军1.7万名官兵在赵博生、董振堂的指挥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2],投奔苏区,并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1933年1月改称军团长)。从1932年7月到1934年9月,董振堂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漳州战役以及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几乎所有战斗。1932年4月,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五军团的后卫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1936年6月,红五军团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934年11月底,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率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残酷的血战。他们掩护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后,第34师包括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董振堂所率红五军团以惨重的代价为红军渡湘江做出了英勇悲壮的贡献。

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董振堂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

1935年8月,党中央毛儿盖会议后决定,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由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人的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壮烈殉难

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但被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

光荣称号

1936年6月,红五军团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2009年9月,被中央宣传、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7年5月8号,董振堂,不应忘记的一位真心英雄董振堂。

后世纪念

事迹陈列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782平方米,内设序厅和主厅,共500多平方米。董振堂半身雕像和毛泽东的手书大字“坚决革命的同志”矗立在序厅。

董振堂故居

位于邢台市新河县西李家庄,一条新修的公路即可直达。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新河县对董振堂将军故居进行了修缮[3]。这里是董振堂出生的地方,常有省内外游客专程前来参观,体味将军清末民初的农家生活。

董振堂族墓

是邢台市新河县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埋葬着董振堂的遗孀贾明玉和骨肉同胞、祖上先辈。经过修葺,董氏墓地又树立了董振堂将军纪念碑。碑体高大宽厚,镌刻着董振堂生平简介。

董振堂纪念碑

1957年,高台烈士陵园建成[4]。陵园内建立了“董振堂同志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园内董振堂纪念亭柱上的楹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亭内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隶书“董振堂同志纪念碑”,北面镌刻着360余字的《董振堂烈士传略》。

董振堂墓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烈士陵园内,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董振堂和3000多名将士壮烈殉难,董振堂埋于其牺牲处。

建军纪念日怀战烈。

1962年,叶剑英写了一组《建军纪念日怀战烈》来赞颂董振堂:英雄战死错路上,令我深怀董振堂。猿鹤沙虫经世换,高台为你着荣光。

高台题词赞董杨

198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魏传统,于8月30日在高台烈士陵园题词并写下了一首《董振堂杨克明同志千古》的诗:昔言讲学设高台,未料城崩动地哀。董杨血战抛头颅,此来含情尤缅怀[5]

七律诗赞誉

1988年1月23日,红军老战士陈靖感慨万端,写下一首《七律·高台怀古》来称赞董振堂。诗句为:黑水河畔苦思寻,难忘滔滔烈士魂。 西去艰难勇碎骨,东返险危敢粉身。正确使命正确路,英雄军队英雄城。高台城头当高瞻,荣光首属红五军。

视频

董振堂相关视频

永不磨灭的记忆——董振堂
纪念董振堂将军
新河人的骄傲 向董振堂将军致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