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蒲公英(木门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蒲公英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蒲公英》中国当代作家木门月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蒲公英

春天,粉桃白杏开罢了,花瓣散落尘埃,你以为春景将尽,正在叹息春光难留。可是,你看到在落英下,绿绿的小草中间眨巴眼睛的黄色小花了吗?那就是蒲公英。

蒲公英开了,像顽皮的春的孩子,摇头晃脑,不断地同春风挑逗。走近看,你会大吃一惊——它简直就是一个“小向日葵”。那黄色的花盘与花瓣,与向日葵相差无几,只不过缩小了好多倍。想到这里,你定会哑然失笑:动物界有猫和老鼠相像,植物界也有向日葵与蒲公英可攀亲乎?可是,这小小的蒲公英独立在大地上,丝毫不觉得自惭形秽。它不认识向日葵,它开花的时节,向日葵还未出土哩。

蒲公英的叶子羽毛状,像一根平放在地上的鸡毛;茎干直直的、嫩嫩的、红红的。故乡的孩子在山野里结伴玩上一天,总要掐一大把回去。一来觉得黄黄的花好看,二来用那“杆杆”解渴。伙伴们把蒲公英一大把一大把地拿在家里,向父母夸口:谁家的孩子也没有我掐的多。说着,把那黄黄的花往自己脸上一擦,以示小小得意。勤快的听话的孩子,还会拿一个小铲儿,把蒲公英连叶带花剜出来,装满篮子,提回家里,仍给圈里的小猪,压压它暂时的饥渴,或者在亮光光的打麦场里晒干,交给中药铺,换点买蜡笔的钱。

秋天,蒲公英开败了,一个个小“降落伞”带着小黑籽飞向四面八方。孩子们在四野里追逐着,喊叫着,纯净的、透明的笑声,在村子里回荡。小黑籽落到哪里,哪里第二年又长出一朵黄灿灿的笑。

没有了蒲公英,春天将是何等的寂寞单调

2003.5

乡村照片

又一次回到老家的时候,天气转暖了。荒凉了半年的老家又焕发了生机。

我在老屋里刚喝了一口茶,吃了一口干馍,就听见庄窠外的鸟雀鸣叫。我就知道该出去看看了。

谷雨时节,杏树园里的杏花一派烂熳。草窑前的那棵接杏树,花朵比去年更繁了,整个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粉球。洋芋窖边的那棵老毛杏,苍老的枝头上布满了嫩红的花苞。两棵树的花枝映在蓝天里,正是绝妙的一景。

出了杏树园,我又向庄窠西边的另一片林子走去。这是一片荒园,新草从旧草里冒出来了,去年的落叶还未曾被母亲填进炕洞里,踩上去软绵绵的。我疑心会从哪儿蹿出来一条蛇,就不敢再往林子深处走了。就在我驻足的当儿,野白杨树上吊着的毛茸茸的东西忽然吸引了我。

这里是野白杨们的世界。从我记事起,这片荒园里就生长着野白杨。它们看上去一棵离一棵两三米的距离,实际上它们的根在地下连成一片。于是,这里就有了一个野白杨的家族。那些毛茸茸的东西,就是野白杨的花穗。

野白杨们长得很高了,有的粗,有的细,滑溜溜的的枝干,要想爬上去得九牛二虎之力。小时候我几乎爬遍了所有的树,却从来没爬上那棵最大的白杨树。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在白杨树那青青的皮上用小刀刻上自己的名字,以便长大后决定这棵树的归宿。但后来再也找不到那名字了,或许那名字成了树的伤疤,痊愈之后就逐渐消失了。当然,这片林子早已不属于我了。许多年过去了,我已变成了一个软弱无力、脑满肠肥的家伙。不要说上树,就连砍一棵树也不可能了。况且,砍了这些树,我能做什么呢? “咔嚓”一声,那些在风中摇摆的虫子样毛茸茸的东西就留在了我的手机相册里。

走过这片林子,就见一棵十分高大的老柳树兀立在目光的尽头。这是村里最大的一棵树了。七八岁的时候,我曾和几个伙伴来到这棵树下,三个人互相拉着手,还合抱不住这棵树。这是一棵红心柳,不同于老家常见的那些麻柳。从我记事起,它就一幅鹤立鸡群的样子,俯视着眼前的村庄。

记得村里原先有这么大的两棵柳树。一棵是三叔家的,长在一个大涝坝跟前。后来,那个涝坝干涸了,被填埋了,老柳也不见了。一村里最大的树,就数眼前这棵了。

其实,我沿着村道一路走来,早就看见这棵树了;沿着村道离去,还是这棵树远远地向我招手告别。所以,一提起老家的样子,我就先想到有这么一棵大树。

大树太大,只好在距它很远的地方拍摄。我远远地拍了它,再也没到它跟前去。我怕的是,一旦我看见这棵树老态龙钟、枯枝败叶的真相,就没有记忆中的神性了!

转过了白杨林,我就往回走了。这时,我才看见了老屋后面紧靠庄墙的那棵老榆树。

老榆树灰色的枝条上布满了暗红色的芽,仿佛一夜春风后,就会爆出一串串榆钱。由于各种原因,比它大得多的榆树相继消失了。现在,它成了一个老者,村里大多数榆树都是它的子孙。

我又按下了快门。但此时的老榆树已不是彼时的老榆树了。树上那个硕大的喜鹊窝早已不知去向;夕阳下,麻雀们在老榆树上聚会的情景,再也见不到了。我只能留下它苍老的背影。

我又一次审视着家门。门墩砖块是用麦衣泥浆砌起来的,门板是父亲在铁路上要来的枕木做的,门缝子快有筷子粗细了,有的地方已补了几次。整个大门一幅饱经沧桑的模样,仿佛父亲的脸色。幸好,兄弟姐妹们决定,过些天让父母搬到城里。

远了,老家。当我在城里心烦意乱时,我就翻看手机里的相册。这时,老家又出现在眼前。[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