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蔡忠顺(?—1036年),高丽王朝前期大臣,在高丽穆宗时曾任中枢院直学士 [1] ,主张收留宋朝人周伫[2]

到穆宗末年累官至中枢院副使,是定策立高丽显宗(大良院君王询)的重要人物。[3]

目录

基本信息

姓名    蔡忠顺  
民族    朝鲜      
官职    检校太尉、内史侍郎平章事 
爵位    济阳郡开国侯 
谥号    贞简     
出生地   高丽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1036年 
所处时代   高丽王朝   
主要成就   主张收留宋朝人周伫     

人物生平

蔡忠顺(?—1036年),高丽王朝前期大臣,在高丽穆宗时曾任中枢院直学士,主张收留宋朝人周伫,到穆宗末年累官至中枢院副使,是定策立高丽显宗(大良院君王询)的重要人物。穆宗为康兆所废,蔡忠顺本来服侍穆宗出宫 [4],但其后还是投奔新王显宗及康兆。康兆当权时设中台省,以蔡忠顺为直中台,不久后又获任吏部侍郎兼左谏议大夫。翌年冬,第二次高丽契丹战争爆发,显宗南逃,蔡忠顺随行,不避艰险,一路护驾到罗州。契丹撤兵后,蔡忠顺历任秘书监、中枢使、礼部尚书,并被派往契丹恢复两国关系。[3] [5]

大中祥符十一年(1018年)六月,蔡忠顺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翌年十二月,显宗策勋抗契丹功臣,蔡忠顺获赐“推忠尽节卫社功臣”号,封济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天禧五年(1021年)晋升济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后又加“辅国功臣”号,升检校太尉、济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太平二年(1022年)四月获任内史侍郎平章事兼西京留守,太平三年(1023年)加太子少师,太平五年(1025年)为判尚书礼部事,太平七年(1027年)迁门下侍郎平章事,太平十年(1030年)二月外放判西京留守事,同年十二月以疾病上表请辞,显宗不允,到翌年正月终于获准致仕。太平十六年(1036年)四月十七日卒,高丽靖宗赐谥号“贞简”。[3]

人物作品

  • 蔡忠顺曾奉高丽显宗旨意撰《高丽国灵鹫山大慈恩玄化寺碑阴记》,记述了显宗创建玄化寺以为父母(高丽安宗献贞王后)祈祷冥福的经过。 [6]

人物考证

  • 高丽史》本传记载蔡忠顺“史失世系”,有学者猜测他本贯忠清北道阴城郡。 [7] 但后来韩国出土了撰写于太平四年(1024年)的《蔡仁范墓志铭》,墓主是一位在高丽光宗时从宋朝江南国(即南唐)泉州(实为陈洪进割据)移居高丽并做官的人物,其中提到他的一个儿子是“内史侍郎同内史门下平章事”,而这与《高丽史》记载的蔡忠顺当时的官职基本吻合;又言“嗣子持衡,勋高致主”,尽管墓志没记载该子的名字,但在当时高丽大臣中符合条件并且姓蔡的高官只有蔡忠顺。 [8]
  • 另一旁证是《高丽史》出现过一名叫蔡忠显的人物,在太平十一年(1031年)任閤门使 [9],推测他为墓志提到的蔡仁范与续弦张氏所生长子即蔡忠顺异母弟,其閤门使的官职则是由墓志中记载的官职閤门祗候升迁而来。因此,蔡忠顺极有可能是蔡仁范的儿子,也就是来自中国的“投化人”的后裔。

参考资料

  1. 《高丽史》卷七三,志第二七,《选举志一》:十一年三月 中枢院直学士蔡忠顺取进士……
  2. 《高丽史》卷九四,列传第七,《诸臣传·周伫》:周伫, 宋温州人. 穆宗时随商舶来, 学士蔡忠顺知其有才, 密奏留之.
  3. 3.0 3.1 3.2  《高丽史》卷九三,列传第六,《诸臣传·蔡忠顺》。
  4. 《高丽史》卷一二七,列传第四〇,《叛逆传·康兆》:穆宗知不免, 与太后仰天号泣, 率宫人小竖及蔡忠顺·刘忠正等, 出御法王寺
  5. 《辽史》卷一五,本纪第一五,《圣宗纪六》:夏四月庚子,高丽遣蔡忠顺来,乞称臣如旧,诏王询亲朝。
  6. 玄化寺碑 .韩国金石文综合影像情报系统
  7. 李泰镇:《金致阳乱的性质——联系高丽初西京势力的政治推移》,《韩国史研究》第17辑,1977年。
  8. 蔡仁范墓志铭 .韩国金石文综合影像情报系统
  9. 《高丽史》卷六,世家第六,《靖宗世家》:先大王之弃国也,閤门使蔡忠显将命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