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蔣經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using HotCat
Mm對話 | 貢獻
(added Category:蔣姓 using HotCat
行 143: 行 143: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
[[Category:蔣姓]]

於 2019年12月2日 (一) 21:21 的修訂

故總統
蔣經國
235px
22x20px 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
任期
1978年5月20日-1988年1月13日
副總統 謝東閔
李登輝
前任 嚴家淦
繼任 李登輝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第1任中央委員會主席
(1976年11月16日起以黨主席身分兼任中央委員會主席)
任期
1975年4月5日-1988年1月13日
前任 蔣中正(總裁)
繼任 李登輝
22x20px 中華民國第9任行政院院長
任期
1972年6月1日-1978年5月20日
總統 蔣中正
嚴家淦
副職 徐慶鐘
前任 嚴家淦
繼任 孫運璿
22x20px 中華民國第11任行政院副院長
任期
1969年7月1日-1972年6月1日
行政院院長 嚴家淦
前任 黃少谷
繼任 徐慶鐘
22x20px 中華民國第10任國防部部長
任期
1965年1月25日-1969年7月1日
行政院院長 嚴家淦
副職 馬紀壯
前任 俞大維
繼任 黃杰
22x20px 中華民國第2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任期
1956年4月25日-1964年6月30日
前任 嚴家淦
繼任 趙聚鈺
個人資料
性別 男性
建豐
別名 尼古拉·弗拉基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
出生 (1910-04-27)1910年4月27日宣統二年三月
22x20px 大清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豐鎬房
逝世 1988年1月13日(1988-01-13)(77歲)
22x20px 中華民國臺北市七海寓所
墓地 22x20px 中華民國桃園市大溪區頭寮陵寢(未下葬)
國籍 22x20px 大清帝國(1910-1912)
22x20px 中華民國(1912-1925)
22x20px 中華民國(1925-1988)
政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其他政黨 25px 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1930年代)
配偶 蔣方良
兒女 蔣孝文
蔣孝章
蔣孝嚴
章孝慈
蔣孝武
蔣孝勇
父母 蔣中正(父親)
毛福梅(生母)
蔣宋美齡(繼母)
親屬 蔣緯國(弟)
母校 莫斯科中山大學
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
職業 政治人物
宗教信仰 基督教循道宗[1]:112
獲獎 青天白日勳章
一等寶鼎勳章
陸光甲等獎章
簽名 蔣經國的簽名
軍事背景
效忠 22x20px 中華民國
服役 22x20px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時間 1937年-1968年
軍銜 25px 二級上將
參戰 中國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國共內戰
金門八二三砲戰
臺海戰役
經歷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兒子,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總統,至1988年逝世為止),同時也是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2]:1。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3]:8

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2]:1。回國後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2]:1。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國東北地區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65年以國防部長身份訪問美國。1969年曾以總統特使身份,飛往泰國謁見泰國國王拉瑪九世漢名鄭固)。

1979年蔣經國終於決定大舉鎮壓反對人士,因爲他覺得若非如此,可能會滋生更多暴亂,以緻改革的進程失控。蔣經國批準逮捕美麗島集團首要分子,同時把《美麗島》及溫和的《八十年代》統統停刊。12月14日,情治機關一舉抓了黃信介以降100多個反對派帶頭人士,施明德逃逸後被抓獲。

1980年3月18日,高雄事件8名被告到軍事法庭接受史無前例的公開大審。國際特赦組織及其它人權組織都派出觀察員,美國及其它非官方關系之外交官、外國新聞記者也紛紛申請旁聽。獨立的新聞媒體每天以兩、三頁全版報道,把反對派的政治觀點呈現在800萬名讀者眼前。被告在庭上陳述,他們一連多天被剝奪睡眠、不停地接受偵訊(新聞界稱之爲「疲勞轟炸」)之下,才招供認罪。擔任他們辯護律師的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都因此案一舉成名,成爲台灣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4月18日,軍事法庭裁定所有8名被告叛亂罪名成立。軍事法庭原本打算把施明德處以死刑,可是蔣經國傳話,「不得有任何人遭處死刑」,「只要他在位就不允許台灣島上有流血」。軍事法庭判處施明德無期徒刑,黃信介有期徒刑14年,姚嘉文林義雄張俊宏呂秀蓮陳菊林弘宣處有期徒刑12年。 http://news.takungpao.com/taiwan/twws/2013-08/1808069.html.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 F. Jay TaylorF. Jay Taylor, The Generalissimo's Son: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2009, ISBN 9780674002876
  2. 2.0 2.1 2.2 李子渝、常壽林編寫. 《蔣經國》. 香港: 教育出版社. ISBN 9621212731. 
  3. 小谷豪冶郎著、陳鵬仁譯. 《蔣經國先生傳》. 台北: 《中央日報》出版部.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