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薛涛(768年-831年),唐代女诗人、歌妓名媛。字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与当时名士元稹牛僧孺张籍白居易令狐楚刘禹锡张祜段文昌有往来,与元稹交情最笃,死后段文昌为其撰写墓志铭[1]。在其住处,成都现存有望江楼公园,内有薛涛纪念馆薛涛井

目录

生平

薛涛自小聪慧,八九时就能作诗,据《名媛诗归》记载“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父亲死后,薛涛与母亲居于成都,二人相依为命,生活窘困,十六时颇有姿色,通音律,善诗文,迫于生计而沦为乐妓。

唐德宗贞元年间,当时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十分喜爱薛涛,多次将其召到帅府侍宴赋诗,还突发奇想授予薛涛“校书”一职,虽然上表朝廷未被准奏,但“薛校书”之名不胫而走,广为流传。[2]王建有《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云“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知。”韦皋死后,武元衡来到成都任职,他听闻薛校书的名声,便准许薛涛脱离乐籍。薛涛虽然离籍,但早已艳名远播,在她的交际圈中有权倾一方的节度使、著名文人、幕府佐僚、贵胄公子和禅师道流,可谓名动一方。此后薛涛和著名诗人元稹还有一段情,但最终无果而终。[3]晚年的薛涛,身着女冠服,深居简出,以制笺为生,孤独终老。

薛涛的诗以清丽见长,如《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作品

相传薛涛容貌美丽,天资聪颖,并且精通音乐。其著有《锦江集》5卷,但已散佚。《全唐诗》中有其诗1卷。后人张蓬舟编有《薛涛诗笺》。有薛涛笺(“十色小笺”)[4]传世,所谓的薛涛笺以胭脂木浸泡捣拌成浆,加上云母粉,渗入井水,制成粉红色的纸张,纸张风干后有松花纹路,世谓“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乃古今绝艺。

诗文

《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恃。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这首诗既是咏物,也是言志,以咏物言志。咏物,则形象鲜明;言志,则言有内蕴。两者融洽无间,使人吟之有味。

这首诗写雨后的竹,由现实的风貌写内在的品格,且从对比中凸显其精神。“南天春雨时”,时值万物茁壮生长的春季,又当贵如油的春雨浇洒之后,竹和其它植物一样,蓬勃生长,诗人提出“那鉴雪霜姿”的问题。“千花百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窗竹》)竹不畏霜雪,在北风中依然苍翠如故,而在春风春雨中,竹和其它树木无异,谁能明鉴它的雪霜中的英姿呢!春天,“众类亦云茂”,万物繁茂,而竹与他物不同之处就在于“虚心能自恃”。它不以繁花艳色邀宠,不以弯枝曲干争奇,保持简朴与正直,有著清操自守,甘于淡泊的情怀。“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言竹曾为晋代王子遒等清高之士赏识,也曾是舜的娥皇、女英二妃泣泪成斑的见证。友人如今赏竹,虽到晚岁之时,仍深爱不衰,也就在于爱其“劲节”。

此诗咏竹,重在一个“玩”字。“玩”有玩赏、品鉴之意。因此写出竹的品格。竹因其外形与内空,往往为人所取意,不外四季常青、直立不曲、素叶无花、内干虚空、层层有节等特点。其未曾出土先有节,已是凌空犹虚心的君子形象,为诗人寄寓为人之道具备了条件。薛涛这首诗虽所写未出一般咏竹品格的范围,可是构思却颇具匠心,将“春雨”时和“雪霜”姿对比,将“众类”与竹相比,将昔时与今日相比,则使竹的品格更显突出。诗题《酬人雨后玩竹》,又非一般酬酢之作,而借此赞美友人、激励友人,意在要有竹样的风范和怀抱,这就使诗更具劝诫的意义。[5]

《牡丹》

【原文】

  去春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 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译文】

  去年的暮春时,牡丹凋零飘落我因此而流泪,湿透了红色的纸笺;常担心我们像巫峡雨一样散后难聚,怎么居然又盼到了相会的佳期;牡丹的缕缕馨香,向我表出情意,她虽然沉默不语,但心意彼此都知道。我甚想在栏杆边放置枕席,和牡丹共叙相思之情,直到深夜。

【赏析】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红笺”,当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读来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像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地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全唐诗》卷六九O王涣《惘怅诗》),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兩句既以“馨香”、“不語”射牡丹花的特點,又以“傳情”、“彼此知”關照前文,行文顯而不露,含而不澀。花以馨香傳情,人以信義見著。花與人相通,人與花同感,所以“不語還應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自有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ref>[http://www.xiaogushi.com/shici/mingju/414461.html


注释

  1. 《蜀笺谱》:“段文昌为作墓志。”
  2. 何光远《鉴戒录》谓: “自韦皋镇成都日,令入乐籍,呼为女校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云:“号薛校书,世传奏授,恐无是理,殆一唐文拔萃,公侯皆欲往成都任职。”
  3. 范摅《云溪友议》的“艳阳词”条:“安人(仁)元相国应制科之选,历天禄畿尉,则闻西蜀乐籍有薛涛者,能篇咏,饶词辩,常悄悒于怀抱也。及为监察,求使剑门,以御史推鞫,难得见焉。及就除拾遗,府公严司空绶知微之之欲,每遣薛氏往焉。临途诀别,不敢攀行。泊登翰林,以诗寄曰:‘锦江滑腻蛾眉秀,化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君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还云:“(元稹)乃廉问浙东,别涛已逾十载。方拟驰使往蜀取涛,乃有俳优周季南、季崇及妻刘探春自淮甸而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篇韵虽不及涛,容华莫之比也,元公似忘薛涛,而赠探春诗……”
  4. 文震亨长物志·纸》
  5. 可可诗词>《酬人雨后玩竹》 - 唐·薛涛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