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萨尔达传说 风之律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风之律动

图片来自retro-ing

萨尔达传说 风之律动》(日语:ゼルダの伝说 风のタクト,英语:The Legend of Zelda: The Wind Waker,)是一款由任天堂情报开发本部开发并由任天堂发行在任天堂GameCube平台上的动作冒险游戏。本作是塞尔达传说系列的第十部作品;于2002年12月13日在日本率先发售,2003年3月24日在北美发售,2003年5月2日在欧洲发售。任天堂DS平台上的《萨尔达传说 梦幻沙漏》被视为其正统续作。

《萨尔达传说 风之律动》的游戏设定第一次将游戏舞台设定在茫茫大海上的一片群岛上。玩家依旧操控的是系列男主角——林克,他将为了获得神之遗物众神的三角力量再次面对自己的宿敌——加农。在大部分的游戏时间里,林克将扬帆穿行在各个岛屿之间,探索各个地牢迷宫和神庙以获得足够的力量来击败加农。林克还将为寻找他失踪的妹妹雅丽儿(Aryll)而努力。

本作延续《时之笛》及其续作《魔吉拉的面具》的游戏风格,也保留了这两个任天堂64游戏的基本玩法和操控系统。本作中的重要道具是可以使用并操控风来帮助帆船漂在空中飞行前进的风之杖。

纵然本作公布之初宣布采用卡通渲染的画面风格及卡通林克的角色造型遭到了一些质疑,不过这并不影响《萨尔达传说 风之律动》成为任天堂GameCube上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在本作发售近10年后,任天堂2013年1月24日的任天堂直面会Wii U特别版中,由系列制作人青沼英二宣布本作在Wii U平台上的高清复刻版《萨尔达传说 风之律动 HD[1]于2013年10月在Wii U平台上发售。

游戏概要

《风之律动》的游戏操作方式主要延续自《时之笛》及其续作《魔吉拉的面具》。像林克的走、跑、攻击、防守以及在台子上的自动跳下等基本动作也得以保留。林克还可以利用引自《时之笛》中的控制系统来“锁定”一个敌人或其他目标物体。在这个操控方式以外还有一个新的能力就是格挡,当林克锁定住一个敌人并且没有积极地防守时,敌人的某些特定的攻击会引起一个可视提醒,一个手柄振动和一个警告音;在这个时候攻击可以使林克躲避攻击或者是触发格挡,而后林克可以从敌人背后发起反击也可以从敌人头上跳过去。这种战术成为击败有装甲的敌人和BOSS战的关键。

在《风之律动》所使用的新的艺术风格使林克的眼睛比系列以往作品中的更大、更有表现力。这允许林克将他的目光关注在悄然接近的敌人或这是重要物品上。例如,如果林克需要通过点燃火炬将遥远的东西点燃来解决一个迷题,他的眼睛可能会转而寻找在附近的棍子,给人一种暗示,细心的玩家就知道该如何着手解决问题了。

正如所有的塞尔达系列游戏,《风之律动》同样包含了几个迷宫——庞大且封闭的区域。林克要在这里面消灭敌人、寻找宝物、解开谜题机关以通过迷宫,最后在迷宫的终点再与BOSS一决高下。为了能通过迷宫,林克主要装备的武器是剑与盾;他使用的其他常见武器还包括:弓箭、回旋镖、炸弹和抓钩。而本作加入了可以拾起某些敌人的武器来使用的设定,为系列首创。

像大多数的《塞尔达传说》系列游戏一样,本次的《风之律动》同样包含了众多的支线任务以及收集要素,比如“任天堂画廊”模式。当林克到达森林之岛后,可以利用飞行道具:德古叶滑翔到一座圆柱形的小岛上,岛上住着一位雕塑家卡尔罗夫,他的作品陈列室也在岛上。之后等林克获得了新道具:彩色照相机后便可以对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和敌人进行拍照,把拍好的照片交给卡尔罗夫就可以让他根据照片雕刻出角色模型。本作一共有134个角色模型可供玩家收集,不过相机一次只能拍三张照片。

另一个支线任务是现在系列(《塞尔达传说》、《林克的冒险》、《幻影沙漏》和《灵魂轨迹》除外)都有的要素——收集心之碎片并在集齐后还原成心之容器。此外,《风之律动》还包括了散落在整个海洋中的藏宝图;玩家们可以找到并修复它们以获取宝物的线索。宝物包括了卢比(游戏中的货币)、心之碎片和其他各种地图;比如“大章鱼地图”和“岛屿之心地图”。

在游戏一周目通关之后,玩家还可以进入二周目进行游戏;而游戏内容将发生一些更改:

  1. 相机在游戏伊始时就已装备在林克身上了,这使得完成“任天堂画廊”这个支线任务更加简单;
  2. 林克将能读懂海利亚语(海拉鲁王国的语言);
  3. 雅丽儿穿的是印有白色骷髅的红褐色连衣裙,而非原先的蓝色;
  4. 林克将穿着蓝色龙虾装而非传统的绿色勇者服登场并直至游戏再次过关。

影片

萨尔达传说:风之律动 HD-Nintendo Direct 介绍影片-Wii U-巴哈姆特 GNN

参考文献

  1. 《塞尔达传说:风之杖》Wii U强化移植版发表. 网易游戏. [201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