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萨莉·鲁尼(Sally Rooney)

萨莉·鲁尼(Sally Rooney)

图片来源

萨莉·鲁尼Sally Rooney(1991年2月20日 - ),出生于爱尔兰卡斯尔巴,并于那里长大。父亲供职于爱尔兰电信公司,母亲经营一间艺术中心,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就读于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并于2011年获得学院奖学金。后转修美国文学。

2013年,在参加欧洲大学辩论大赛时,莎莉·鲁尼被评为最佳辩手。在成为作家前,莎莉·鲁尼曾在餐馆工作。

2014年,她开始专心写作,在修美国文学硕士的同时用三个月完成了十万词的《聊天记录》(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曾在欧洲大学辩论大赛中获得最佳辩手称号。在《纽约客》的一篇采访中,莎莉称自己是永远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十五岁时,莎莉.鲁尼(Sally Rooney)以出道作《聊天纪录》一鸣惊人,对比其年纪,她的写作成就或许令人眼红,但更重要的事实是:我们喜爱她的作品。”[1]

2018年,《正常人》入选布克奖长名单,但zui终落选。但未得布克奖zui终青睐。《正常人》的影视版权已经被BBC买下,将由《房间》的导演兰尼·阿伯拉罕森(Lenny Abrahamson)执导。

2019年,获“时代杂志”次世代百大影响力人物。

目录

作品特色

莎莉的作品刻画了年轻世代遭遇的阶级、世代、身分鸿沟及凯尔特之虎后的经济衰退,勾勒出千禧世代的精神困境。

在出道作《聊天纪录》和第二本著作《正常人》中,莎莉描述了生活在她真正了解的世界中,那些不幸的知识分子们的感受。

出版作品

2017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聊天记录》(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2018年,出版《正常人》(Normal People)。

《聊天记录》

近年来,流行文化中出现了流浪女性这一经典形象的回潮,但她们正在以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新面貌出现,被归为“流浪女孩”(Waif Girl)。流浪女性角色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形象。萨莉·鲁尼(Sally Rooney)的《聊天记录》被认可为代表。[2]

小说以“我”,女大学生弗朗西斯,做第一人称叙述:“我”与同性恋前女友博比,在读诗会上结识了小有名气的女作家梅丽莎,以及梅丽莎的丈夫——演员尼克。博比和梅丽莎互相有明显超过友谊的暧昧,“我”也与尼克发展出了一段婚外情。期间,“我”与博比一直没有彻底斩断过去的情愫,而尼克也自始至终不打算和梅丽莎离婚。

我”是一个双性恋者,诗人马克思主义者,女权主义者,无神论者,同时因生理问题是一个不孕者……这一个个帖在主人公和其他主要角色身上的标签,几乎对应了现代社会与现代人对“性”、“爱”、“金钱”、“阶级”、“性别”、“宗教”等各类问题最前沿的具有相当代表性和拥趸的看法。[3]

萨莉·鲁尼在揭示现代性与智性的脆弱——它们虽然在理智下始终占据主导,但一旦回归到真实的情绪中,传统的那一套思维方式,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接管了人性的走向。[4]

《聊天记录》(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收到了七家出版商的竞标,版权卖至十二个国家,并于2017年在英国由 Faber & Faber 出版。

《聊天记录》(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正常人》

小说讲述梅黎安与康诺,从高中到大学这些年内,藕断丝连、忽近忽远的关系,正如莎莉在结尾所写:“这些年来,他们宛如两颗小星球,共享一片土壤,攀附彼此而生长。”梅黎安与康诺,始终是无法分离的存在,两人间的情感如一面细密交织的网,盘根错节之中,再也无法轻易区分你我,而莎莉用文字精准捕捉情感幽微的样态。“读《正常人》本书的乐趣在于莎莉传达情感逻辑的方式,你可以看到为什么这两个人不能让对方单独待著?你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莫莉下了短评,而对莎莉来说,这就是故事的起点——在两个人之间。[5]

在《正常人》中,萨莉·鲁尼表现了年轻女性在混乱中的自我保护技能,并展现了经常被文学所忽视的家庭暴力处理场景。[6]

《正常人》获得了多个图书奖项,包括水石书奖(Waterstones Book of The Year)、爱尔兰图书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