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薯条(美式英文:French fries,英式英文:chips)是一种把土豆切成条状后油炸而成的食品,是最常见的快餐食品之一[1],流行于美国及欧洲等地[2]。一些工业化生产的薯条则是由打碎的土豆泥压制成条状后油炸而成。
薯条是一种热食,其口感既可柔软、也可酥脆。人们通常在午餐或晚餐时进食薯条,也会把它当作一种小吃。餐厅、快餐店、酒吧皆有提供薯条,一般为咸味。在不同国家,人们也会搭配不同的酱料,如番茄酱、蛋黄酱、醋、番茄沙司和烧烤酱,还可以将酱料铺在薯条顶层,例如肉汁奶酪薯条或薯条配辣豆酱。
自制薯条一般是将薯条放入190~200°C的热油中炸至金黄而成,大多数餐馆的薯条则是先用175°C左右的油炸,在薯条还未变黄前取出放凉,再用190~200°C的热油炸约一分钟即成。除油炸外也可以使用烤炉制作薯条[3]。
步入商业化
20世纪30年代,作为搭配汉堡吃的小吃,薯条就进入了商业化视野。40年代创立的麦当劳[4]。、In-N-Out和50年代的汉堡王,也延用了这种搭配 。
标准化生产
麦当劳的薯条是93%动物油和7%植物油的油炸用油配方。麦当劳的薯条大获成功,并成为快餐行业标准。1960年之前,大多数餐厅都在使用植物油,通过氢化的方式延长使用期限。麦当劳的合作方Interstate Foods无力支付氢化设备,所以公司创始人决定大量加牛油,它带来的差异化显而易见:薯条更酥脆。
麦当劳扩张的时期,供应商供应的土豆尽管经过无差别的浸泡和粗加工程序,品质还是不稳定。在上百万美元的投资和几百小时的实验后,麦当劳第一次确认:土豆需要储存3个礼拜,糖分才会转化成足够的淀粉。
接下来的标准化问题,需要覆盖到生薯条和餐厅油温控制上。麦当劳发现,当油温控制在最低点加三度的情况下,油炸效果最好。因此门店开始配备了电传感器,来保证这“加三度”的稳定性。
进入60年代,麦当劳的薯条有了更多的新技术傍身。公司内部的食品科学家Ken Strong和研究学者Edwin Traisman将麦当劳的速冻薯条处理技术申请了美国国家专利(US3397993A),这是一种将生土豆条初步油炸出脆皮,然后迅速冷冻,再运往门店等待最后油炸制作。它可以在土豆丰收季节得到尽可能多和标准的高品质食材,同时极大的提升了门店效率,也奠定了薯条加工的重要环节标准。
在70年代,麦当劳的土豆供应商依旧在进行技术升级,蒸汽削皮机、土豆切割系统、以及缺陷部位自动清除设备让食材在加工环节的每一个链条都经历最高效的标准化处理[5]。
配方调整
1990年之前,麦当劳长期使用以牛油为主的油炸用油。在1966年,Phil Sokolof创办了美国国家心脏拯救者联合会,开始正视胆固醇、饱和脂肪的问题,而麦当劳的薯条是该会主要的关切对象之一。麦当劳在1990年终于宣布放弃牛油,而使用100%混合植物油。
直到2004年,美国市场上薯条的反式脂肪占比仍高达21%。2007年,麦当劳正式公布了3.0版薯条,同样是植物油中炸制,但不再含有反式脂肪[6]。
视频
薯条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芝麻薯条, 恍惚间, 感觉像是在吃肉! ,搜狐网 ,2017-2-9
- ↑ 在欧洲的“心脏”比利时,吃着薯条逛城堡,腾讯网 , 2019-11-20
- ↑ 锡纸烤箱薯条,金黄脆嫩色泽诱人,孩子再也不吵着去肯德基了,知乎专栏,2018-9-26
- ↑ 90年代麦当劳进入中国时,比现在的网红店还疯狂,排数百米长队,网易,2018-10-30
- ↑ 麦当劳的秘密:三年成就一根薯条,中国经济网,2013-9-10
- ↑ 麦当劳肯德基声明称中国炸薯条不含反式脂肪酸,中国网 , 20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