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虎头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虎头凤
[1]原图链接

虎头凤又名黄喉鹀,又称黄蓬头,眉子。常常结成小群活动于山麓、山间溪流平缓处的阔叶林间以及山间的草甸和灌丛,极少活动于针叶林带,迁徙季节亦不结大群,途中会选择平原的杂木阔叶林落脚。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国等地。

本物种未被列入保护动物目录,其在中国的分布地域广泛,种群数量较大,但是受到非法捕猎的威胁,种群数量呈下降势。

简介

形态特征

为中等体形的鹀属类,体长约15厘米左右。雄雌个体同形异色,但无论雄雌,头顶均有一束羽毛高高翘起形成凤头,这是其他许多鹀属鸟类所不具有的,也是本物种的一个鉴别特征。本物种雄性头顶的额部、凤头、枕部、颊部以及喉部均为黑色,眉纹分为三段,眼先一小段眉纹纯白,其后骤然转为亮黄色,亮黄色的眉纹一直延续至脑后,形成一道环绕头顶后侧的黄色条带,第三段眉纹为白色,向下弯曲;颌部黄色,上喉部纯白,下喉部黑色;肩部、背部、腰部和尾上覆羽均为栗色,上背部杂以黑色纵纹,且羽端为白色;尾羽黑色,两条中央尾羽偏灰色,两条外测尾羽的外甲白色,这也是所有鹀属鸟类共有的特征;翅上覆羽与背部同色,中覆羽白色,大覆羽褐色,羽端白色,飞羽褐色;下体自喉部一下均以黄白色为基色,上胸部和两胁被粗大的栗色纵斑。雌性的凤头没有雄性那么明显,雄性头面部的黑色区域在雌性均为较不鲜明的褐色,眉纹和颌部的黄色亦不如雄性那般鲜亮,雌性的下喉部不具有黑色的围脖,其余部分与雄性基本相当。虹膜为栗褐色;上喙近黑色,下喙浅;双足浅灰褐色。

虎头凤
[2]原图链接

食物

平时以植物种子为主要食物,在繁殖季节则以森林昆虫及其幼虫为主要食物。据研究其取食对象主要包括禾本科植物以及豆科植物的种子、野果等。

分布地域

主要分布在东亚一带,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等地;在中国见于北起东北南至广东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其东北亚种的分布西线在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南、江西至广东东部一线,西南亚种见于以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为中心的一片广大区域,其分布区域在冬季南限可以抵达缅甸北部,夏季的分布北限可抵陕西,指名亚种见于台湾中部、琉球群岛等地。

生存现状

每年的3月至4月开始繁殖行为,雄性在迁徙抵达繁殖地后很快就占据高树顶部开始鸣唱占区,并且旋即开始配对行为5月中旬开始筑巢,巢呈碗状,以问津、以及某些豆科植物的茎、根和苔藓等材料交织而成,内垫细草根、羽毛等柔软材料,巢平均外径约11厘米,平均内径约7厘米,高6厘米,深5厘米,巢址选择在树林中靠近地面的树枝或者树根旁边的地面上,地面巢较大,枝头巢较小,另外本物种有很强烈的领域行为,在巢周围有面积很大的巢区,对巢区的控制非常严密。筑巢之后即行产卵,每巢产卵5枚左右,卵呈乳白色,表面有褐色斑点并且集中于钝端,孵化期13-14天。雏鸟生长迅速,留巢期11-12天。

虎头凤
[3]原图链接

繁殖

挑选

好的黄喉鹀在选购时请留意以下几点:

1.必需是雄鸟

2.喙基部要宽,前面要尖,并选长一些的.俯视整个喙应有蜂腰状。

3.性旺时喙黑,落叫时色浅。

4.喉部黄色色斑要亮。

5.黄喉下方的半园黑斑(俗称月儿或月子)要大,半园下方呈尖型的叫口更勤。

6.背羽尽量选择红色多的。

7.腿要高。

8.此鸟爪尖常有残缺.务必检查。

虎头凤
[4]原图链接

饲养

1.此鸟日常管理比较简单,主食谷子鸡蛋黄拌小米,少量苏子和面包虫。 2.黄喉鹀不大喜欢吃蔬菜,个个别的吃少量黄瓜心。 3.鹀类鸟的洗澡是以水浴为主,但是也有喜欢沙浴的。 4.定期喂一些营养土或者陈年老土。 5.黄喉鹀换羽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受,并且尽量不挪移地方。 6.换羽如果不顺利,可加喂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