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虞忠肃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虞忠肃祠

作品名称:虞忠肃祠

创作年代:清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黄景仁

虞忠肃祠,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写的一首诗词。

作者介绍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1]

九岁应学使者试,临试犹蒙被索句。后以母老客游四方,觅升斗为养。朱筠督学安徽,招入幕。上巳修禊,赋诗太白楼。景仁年最少,著白袷立日影中,顷刻成数百言,坐客咸辍笔。时士子试当涂,闻使者高会,毕集楼下,咸从奚童乞白袷少年诗竞写,名大噪。尝自恨其诗无幽、并豪士气,遂游京师。高宗四十一年东巡,召试二等。武英殿书签,例得主簿。陕西巡抚毕沅奇其才,厚赀之,援例为县丞,铨有日矣,为债家所迫,抱病逾太行,道卒。亮吉持其丧归,年三十五。著两当轩集。子乙生,通郑氏礼,善书,早卒。

正文

毡帐如云甲光黑,饮马完颜至江北。六州连弃两淮墟,半壁江东死灰色。

雍公仓卒来犒师,零星三五残兵随。勤王一呼草间集,督军不来来亦迟。

万八千人同一泣,卓然大阵如山立。海陵走死贼臣诛,顺昌以来无此捷。

降旗斫倒十丈长,六飞安稳回建康。此时长驱有八可,以笏画地言琅琅。

不可与言言不必,肯复中原岂今日?五路烽烟百战平,二巴门户崇朝失。

即今青史尚馀悲,即今战处留荒祠。寒芦半没杨林口,白浪犹冲采石矶。

江淮制置亦人杰,下流观望何无策?再造居然赖此人,不是儒生敢轻敌!

肃爽须眉一代雄,谁令遗骨老蚕丛?招魂纵有归来日,应在吴山第一峰。[2]

作者生平

黄景仁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祖黄大乐,为高淳校官。父黄之掞,为县学生。黄景仁4岁丧父,十二岁祖父去世,十六岁时唯一的哥哥罹病身亡。黄景仁依赖母亲屠氏养成,八岁能制举文,16岁应童子试,三千人中名列第一,“前常州府知府潘君恂、武进县知县王君祖肃,尤奇赏之”。17岁补博士弟子员,于宜兴氿里读书,与汪中友好,但从此屡应乡试都不中。乾隆三十一年,于江阴遇同邑洪亮吉,各为诗歌,人们评价说,黄诗似李白,洪诗学杜甫,因此时称“洪黄”。次年,黄景仁娶赵夫人。

乾隆三十三年(1768),黄景仁20岁时即开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业富、安徽学政朱筠幕中为客。在朱筠幕,于采石矶的太白楼宴会上即席所赋《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诗传诵一时。

乾隆四十年(1775),27岁时赴北京,次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取二等,授武英殿书签官。乾隆四十三(1778),受业于鸿胪寺少卿王昶门下。家境日贫,在北京从伶人乞食,粉墨登场,入陕西巡抚毕沅幕府,毕沅替他捐补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黄景仁35岁,为债家所迫,乃北走太行,抱病赴西安,至山西解州运城,病逝于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官署中。友人洪亮吉持其丧以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