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虞忠肅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虞忠肅祠

作品名稱:虞忠肅祠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黃景仁

虞忠肅祠,是清代詩人黃景仁寫的一首詩詞。

作者介紹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1]

九歲應學使者試,臨試猶蒙被索句。後以母老客游四方,覓升斗為養。朱筠督學安徽,招入幕。上巳修禊,賦詩太白樓。景仁年最少,著白袷立日影中,頃刻成數百言,坐客咸輟筆。時士子試當塗,聞使者高會,畢集樓下,咸從奚童乞白袷少年詩競寫,名大噪。嘗自恨其詩無幽、並豪士氣,遂游京師。高宗四十一年東巡,召試二等。武英殿書籤,例得主簿。陝西巡撫畢沅奇其才,厚貲之,援例為縣丞,銓有日矣,為債家所迫,抱病逾太行,道卒。亮吉持其喪歸,年三十五。著兩當軒集。子乙生,通鄭氏禮,善書,早卒。

正文

氈帳如雲甲光黑,飲馬完顏至江北。六州連棄兩淮墟,半壁江東死灰色。

雍公倉卒來犒師,零星三五殘兵隨。勤王一呼草間集,督軍不來來亦遲。

萬八千人同一泣,卓然大陣如山立。海陵走死賊臣誅,順昌以來無此捷。

降旗斫倒十丈長,六飛安穩回建康。此時長驅有八可,以笏畫地言琅琅。

不可與言言不必,肯復中原豈今日?五路烽煙百戰平,二巴門戶崇朝失。

即今青史尚餘悲,即今戰處留荒祠。寒蘆半沒楊林口,白浪猶沖采石磯。

江淮制置亦人傑,下流觀望何無策?再造居然賴此人,不是儒生敢輕敵!

肅爽鬚眉一代雄,誰令遺骨老蠶叢?招魂縱有歸來日,應在吳山第一峰。[2]

作者生平

黃景仁為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後裔。祖黃大樂,為高淳校官。父黃之掞,為縣學生。黃景仁4歲喪父,十二歲祖父去世,十六歲時唯一的哥哥罹病身亡。黃景仁依賴母親屠氏養成,八歲能制舉文,16歲應童子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前常州府知府潘君恂、武進縣知縣王君祖肅,尤奇賞之」。17歲補博士弟子員,於宜興氿里讀書,與汪中友好,但從此屢應鄉試都不中。乾隆三十一年,於江陰遇同邑洪亮吉,各為詩歌,人們評價說,黃詩似李白,洪詩學杜甫,因此時稱「洪黃」。次年,黃景仁娶趙夫人。

乾隆三十三年(1768),黃景仁20歲時即開始浪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業富、安徽學政朱筠幕中為客。在朱筠幕,於采石磯的太白樓宴會上即席所賦《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詩傳誦一時。

乾隆四十年(1775),27歲時赴北京,次年應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授武英殿書籤官。乾隆四十三(1778),受業於鴻臚寺少卿王昶門下。家境日貧,在北京從伶人乞食,粉墨登場,入陝西巡撫畢沅幕府,畢沅替他捐補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黃景仁35歲,為債家所迫,乃北走太行,抱病赴西安,至山西解州運城,病逝於河東鹽運使沈業富官署中。友人洪亮吉持其喪以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