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蚬 |
蚬,双壳纲的一科,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各大洲水域。代表属蚬属动物壳小型到中型。壳厚而坚,外形圆形或近三角形。壳面光泽,具同心圆的轮脉,黄褐色或棕褐色,壳内面白色或青紫色。铰合部有3枚主齿,左壳前、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前、后侧齿各 2枚,侧齿上端呈锯齿状。
足大,呈舌状。雌雄异体或同体。成熟的卵子或精子排入水中受精,发育成幼蚬后沉入水底,营底栖生活。约3个月可发育成熟。亦有卵胎生的种类。生长于淡水水域内。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供食用,亦可入药,是鱼类、水禽的天然饵料。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蚬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门
纲; 双壳纲
目; 纲帘蛤目
科; 蚬科
属; 蚬属
分布区域; 南极洲外各大洲水域
基本信息
双壳纲的一科,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各大洲水域。代表属蚬属动物壳小型到中型。壳厚而坚,外形圆形或近三角形。壳面光泽,具同心圆的轮脉,黄褐色或棕褐色,壳内面白色或青紫色。铰合部有3枚主齿,左壳前、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前、后侧齿各 2枚,侧齿上端呈锯齿状。足大,呈舌状。
雌雄异体或同体。成熟的卵子或精子排入水中受精,发育成幼蚬后沉入水底,营底栖生活。约3个月可发育成熟。亦有卵胎生的种类。生长于淡水水域内。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供食用,亦可入药,是鱼类、水禽的天然饵料。
方言集汇
◎ 粤语:hin2
用途功效
又为中药药材,有通乳、明目、利小便和去湿毒
等功效。贝壳可锻烧石灰。蚬是棘口类吸虫的第 2中间宿主。中国习见的河蚬壳长约40毫米,高30毫米。壳质厚而坚硬,外形略呈正三角形,两侧略等称。壳面呈黄绿色、黑褐色和黑色,有光泽,壳内面呈淡紫色、鲜紫色和瓷状光泽。栖息于江河、湖泊内。可食用,亦为鱼类、禽类的饵料,并可做为农田肥料。
【蚬肉的功效介绍】
蚬肉 (《唐本草》)
【来源】
为蚬科动物河蚬等的肉,植物形态详蚬壳条。
【药理作用】
日本蚬的提取物如注入犬的门静脉或股静脉后,血流中可出现腺甙类物质,肝静脉中最多,因此其主要释放部位当为肝脏。
腺甙有促进淋巴流量的
作用.
【性味】
甘咸,寒。
①《唐本草》:冷,无毒。
②《本草拾遗》:微毒。
③《纲目》:甘咸,冷,无毒。
【功用主治-蚬肉的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
治消渴,目黄,湿毒脚气,疔疮痈肿。
①《唐本草》:治时气,开胃,压丹石药及疔疮,下湿气。
下乳,糟煮服良,生浸取汁,洗疔疮。
②《日华子本革》:去暴热,明目,利小便,下热
气,脚气湿毒,解酒毒目黄,浸取汁服,主消渴。
③《纲目》:生蚬浸水,洗痘痈无瘢痕。
④《本草求原》:饮食中毒,黄蚬汤可解。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两;或煮食。
外用:捣敷。
【宜忌】
①《本草拾遗》:多食发嗽及冷气,消肾。
②《本草求原》:遗浊勿食。
【选方】
治疔疽恶毒:蚬肉杵烂,涂。
烹饪方法
尖椒炒蚬肉 主料:蚬750克,辣
椒(青、尖)200克
调料:姜5克,大葱5克,盐5克,味精3克,胡椒1克,植物油10克,花椒2克,醋5克,淀粉(豌豆)5克,料酒5克
做法:
1.将蚬洗净,上锅蒸熟,取肉去沙线,洗净。尖椒洗净,切象眼片。
2.锅内加水烧开,将蚬氽水,捞出。
3.锅内放少许油,葱姜爆锅,烹入料酒,加入尖椒炒熟,再倒入蚬肉,加精盐、味精、胡椒粉、醋调味炒匀,用少许湿淀粉勾芡,淋入花椒油即可。
蚬肉炒韭菜花 主料:蚬
子250克,韭菜花200克
调料:盐3克,味精3克,植物油50克
特色: 色泽美观,咸香鲜美。
做法:
1. 将蚬肉洗净焯水;
2. 锅上火加油烧热,加入韭菜花快速煸炒后加入蚬肉,调味品,翻炒几下淋明油即成。
凉拌蚬子 主料:蚬
子600克
辅料:柿子椒100克,
调料:小葱5克,大蒜(白皮)3克,姜3克,酱油6克,料酒30克,盐3克,白砂糖3克,味精1克
特色: 味道鲜美,肉嫩可口。
做法:
1.将蚬子放入盐水中,吐沙后用清水洗净;
2.大蒜、 姜洗净切末;香葱洗净切碎;红辣椒洗净,去蒂、切丁;
3.往锅里加半锅水,入蚬子,小火煮至蚬口微张即可用筷子夹出;
4.加入米酒、白糖、酱油、蒜末、香葱和红辣椒搅拌均匀即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