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进食含有蜡样芽孢杆菌所产生的肠毒素所致。污染的食物主要为含淀粉较多的各类食物。被该菌污染的食物在通风不良及较高温度条件下,其芽孢便可发芽并产生毒素,若食用前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即可引起食物中毒。临床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病情较轻,病程短,一般不超过12小时。一般无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1]

病因

由于进食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大量活菌侵入肠道所产生的肠毒素所致。可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任何年龄段患者都可致病,无特发人群。进食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为诱发因素。

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芽孢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因子,芽孢高度耐热,能够承受干燥、有毒化学物质、UV 射线、y射线和其他不利的环境因素。虽观察不到芽孢的新陈代谢活动,但芽孢可以在没有营养的条件下存活数年,是最耐受灭活的生命形式。一些蜡样芽孢杆菌的芽孢比嗜温型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芽孢更耐热,能够经受烹调食品中的很多程序。研究报道称通常的食品加热烹调无法杀死该菌的芽孢,芽孢会残存并发芽,从而导致生产的食物受污染8%。因此,蜡样芽孢杆菌芽孢难杀灭的特性是导致其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并致病的主要原因。[2]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如摄入活菌为主,约为食后6~14h,骤起腹痛,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较少,少数患者有发热,如摄入细菌毒素为主者,潜伏期较短,1~5h,甚至可短到数十分钟,以呕吐为主,伴有腹痛,少数继以腹泻,无明显发热,多为自限性,持续4~24h恢复[3]

检查

粪便中培养出蜡样芽孢杆菌。

应进行肠毒素试验,确定有无致病力。[4]

诊断

临床应与一般肠炎相鉴别。

治疗

本病较轻,常为自限性疾病,故治疗主要根据病情对症处理,也可以采用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对重症患者及时送医院进行输液等对症治疗可痊愈,必要时进行催吐、洗胃以排除毒物。[5] 

预后

多为自限性,持续4~24h恢复。 药疗是根本,而食疗能辅助药物的治疗。

预防

蜡样芽孢杆菌分布广泛,预防主要是防止食物污染。不进食腐败变质的剩饭、剩菜。严格凉拌菜的卫生要求。食物应充分加热,不宜放置于室温过久。如不立即食用,应尽快冷却,低温保存,食前再加温。[6]

视频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