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是由進食含有蠟樣芽孢桿菌所產生的腸毒素所致。污染的食物主要為含澱粉較多的各類食物。被該菌污染的食物在通風不良及較高溫度條件下,其芽孢便可發芽並產生毒素,若食用前不加熱或加熱不徹底,即可引起食物中毒。臨床以嘔吐、腹瀉為主要特徵。病情較輕,病程短,一般不超過12小時。一般無併發症發生,預後良好。[1]
病因
由於進食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的食物,大量活菌侵入腸道所產生的腸毒素所致。可通過污染的食物傳播,任何年齡段患者都可致病,無特發人群。進食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的食物為誘發因素。
蠟樣芽孢桿菌產生的芽孢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的一個重要因子,芽孢高度耐熱,能夠承受乾燥、有毒化學物質、UV 射線、y射線和其他不利的環境因素。雖觀察不到芽孢的新陳代謝活動,但芽孢可以在沒有營養的條件下存活數年,是最耐受滅活的生命形式。一些蠟樣芽孢桿菌的芽孢比嗜溫型枯草芽孢桿菌和地衣芽孢桿菌的芽孢更耐熱,能夠經受烹調食品中的很多程序。研究報道稱通常的食品加熱烹調無法殺死該菌的芽孢,芽孢會殘存並發芽,從而導致生產的食物受污染8%。因此,蠟樣芽孢桿菌芽孢難殺滅的特性是導致其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並致病的主要原因。[2]
臨床表現
潛伏期長短不一,如攝入活菌為主,約為食後6~14h,驟起腹痛,腹瀉,水樣便,噁心,嘔吐較少,少數患者有發熱,如攝入細菌毒素為主者,潛伏期較短,1~5h,甚至可短到數十分鐘,以嘔吐為主,伴有腹痛,少數繼以腹瀉,無明顯發熱,多為自限性,持續4~24h恢復[3]
檢查
糞便中培養出蠟樣芽孢桿菌。
應進行腸毒素試驗,確定有無致病力。[4]
診斷
臨床應與一般腸炎相鑑別。
治療
本病較輕,常為自限性疾病,故治療主要根據病情對症處理,也可以採用氯黴素、紅黴素、慶大黴素等抗生素進行治療。對重症患者及時送醫院進行輸液等對症治療可痊癒,必要時進行催吐、洗胃以排除毒物。[5]
預後
多為自限性,持續4~24h恢復。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
預防
蠟樣芽孢桿菌分布廣泛,預防主要是防止食物污染。不進食腐敗變質的剩飯、剩菜。嚴格涼拌菜的衛生要求。食物應充分加熱,不宜放置於室溫過久。如不立即食用,應儘快冷卻,低溫保存,食前再加溫。[6]
視頻
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