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蠡,漢語二級字, 蠡是漢語詞彙,讀作lí、lǐ,注音 ㄌㄧˇ,部首是蟲,筆畫數一共21畫,出自《漢書·東方朔傳》,基本字義為蟲蛀木,引申為器物經久磨損要斷的樣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蠡

拼音; lí、lǐ

部首; 蟲

字級; 二級(6463)

筆畫數; 21

五筆字形; XEJJ

方言集匯; ◎ 粵語:lai5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li3 [寶安腔] li3 [[[海陸]]豐腔] li3 [梅州腔] li3 [客語拼音字彙] li4 [客英字典] li3 | li5 | lo2 [東莞腔] bok7

詳細字義

人名用字時讀"lǐ"如范蠡

摺疊lí 一、本義:蛀蟲齧木。說明:木柱通常半露在泥牆外,所以白蟻群最多只能形成半包邊的態勢。

會意。字從彖(tuàn),從雙蟲。"彖"本義指豬嘴上吻部大於下吻部,並能半包住下吻部。引申為"包邊"。"雙蟲"指很多木頭蛀蟲,如白蟻之類。"彖"與"雙蟲"聯合起來表示"蛀蟲群集在木柱上,像包邊那樣半包住木柱"。

同時也指用葫蘆(瓠瓢)、貝殼剖制而成的瓢。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見(喻膚淺的見識)。

蠡酌管窺(用瓢量海水,從竹管里看天。比喻見識淺薄,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片面)

蠡測管窺

管蠡測海

蠡測 lícè 即蠡酌。以瓠瓢測量海水。比喻見識短淺,以淺見量度人,"以蠡測海"的略語。

蠡湖又名漆湖或小五湖,後因湖面形狀如一隻葫蘆瓢,所以又名蠡湖。

二、唐宋時期的螺號,也稱"蠡"、"大蠡"、"蠡角"等名。

《舊唐書·音樂志二》:"貝,蠡也。容可數升,並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

摺疊lǐ 一、〈動〉

蟲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為器物久磨將斷的樣子

蠡,蟲齧木中也。--《說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二、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陸蠡(現代著名散文家);蠡縣(在河北省保定)。

摺疊luó 一、通"蠃"。蜾蠃 [eumenid]

諒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陳力而相追。--漢·班昭《東征賦》。注:"蠡與蠃古字通。"

常用詞組

◎ 蠡測 lícè [measure the sea with an oyster shell-have a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a person or subject;shortsighted] 即蠡酌。以瓠瓢測量海水。比喻見識短淺,以淺見量度人,"以蠡測海"的略語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蠡測管窺

◎地名:

一、無錫市蠡園開發區。

二、河北省地名,"以地近瀛海,污下多蟲"故名蠡。古有蠡吾縣,唐朝設蠡州,明朝改蠡縣至今。

三、江蘇蘇州相城區蠡口。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ࢍ�९�《唐韻》盧啟切《集韻》里弟切,ࠀ�音禮。《說文》蟲齧木中也。

又彭蠡,澤名。《書·禹貢》東匯澤為彭蠡。《注》彭蠡,在揚州之西界。

又鄰知切,音離。《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

又《韻會》憐題切,音黎。瓠瓢也。《前漢·東方朔傳》以蠡測海。

又《唐韻古音》落戈切,音騾。義同。

又《玉篇》蠡蠡,行列貌。《劉向·九嘆》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又山名。《揚雄·長楊賦》燒熐蠡。《注》熐蠡,山名。

又人名。《晉書·姚弘載記》姚墨蠡。《宋書·桂陽王休范傳》杜墨蠡。

又與螺通。《類篇》蚌屬。聖人法蠡蚌,而閉戸見文子。

又《集韻》魯果切,音裸。瘯蠡,皮肥。一曰疥病。《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蟲名。

又郞計切,音麗。《揚子·方言》參、蠡,分也。《郭注》謂分割也。齊曰參,楚曰蠡。 亦作䗍。

說文解字

【卷十三】【䖵部】蠡

蟲齧木中也。從䖵彖聲。,古文。盧啟切〖注〗,亦古文。

說文解字注

蟲齧木中也。此非蟲名,乃謂螙之食木曰蠡也。朱子注孟子曰:蠡者,齧木蟲,則誤矣。蠡之言剺也。如刀之剺物,蠡叚借之用極多。或借為蠃蚌字,或借為瓢㼖字,楚辭:覽芷圃之蠡蠡。

又借為禾黍離離字。孟子曰:以追蠡。趙注曰:追,鍾鈕也。鈕擘齧處深矣。蠡蠡,欲絕之皃。此又以蠡同離,同劙。方言曰:劙,解也。又曰:蠡,分也,皆其義也。不知叚借之恉,乃雲鍾鈕如蟲齧而欲絕,是株守許書之辭,而未能通許書之意矣。從䖵。彖聲。彖見?部。讀若弛。非通貫切之彖也。此久誤。今正篆文倂說解。盧啟切。十六部。[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