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褐鞘省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褐鞘省藤

产于云南盈江(那邦坝)、勐腊(尚勇);生于海拔500-1000m热带森林中;缅甸、老挝、泰国、印度、孟加拉国等地也有分布。褐鞘省藤Calamus guruba Ham.茎丛生,带鞘茎粗1.5(2)cm,裸茎粗约1-1.1cm。叶顶端不具纤鞭,叶长60-80(120)cm,叶柄长12-20(35)cm,上面通常无刺,有时在近基部具极稀疏的微刺,背面及边缘通常具单生的直刺,叶轴背面具单生的爪刺;羽片整齐排列,狭剑形,渐尖成一钻状的顶尖,两面绿色,3条叶脉上面具刚毛,背面只有中脉,具微刺,边缘具紧贴的微刺,最大的羽片长30-35(48)cm,宽1.8-2cm,2片顶生的羽片常常不均等。叶鞘具囊状凸起,上面具淡褐色、星散、单生、扁平、狭三角状披针形和钻状有弹性长8-12(25)mm的刺,其间混生许多同形的小刺。雄花序三回分枝,纤鞭状,具(4)7-8个或更多的分枝花序。果被短梗状。果实小,球形,直径7mm,顶端具明显的小喙,鳞片18纵列,淡黄色,中央沟槽不明显,有一条褐色的内缘线,向顶端延伸,啮蚀状流苏,边缘具暗色的啮蚀状齿。种子扁圆形,直径5-6mm,背面具凸起的小瘤突,腹面中央具圆而深的合点孔穴,胚乳均匀。果期12月。种子繁殖。叶片羽状,羽片排列整齐,狭剑形,叶鞘绿色,具淡褐色刺,颇具观赏价值。褐鳞省藤(变种)(学名:Calamus balansaeanus Becc. var. castaneolepis (C.F.Wei) S.J.Pei et S.Y.Chen)是省藤属下的一个种。产广西东部。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褐鳞省藤(变种)
  • 拉丁学名:Calamus balansaeanus Becc. var. castaneolepis (C.F.Wei) S.J.Pei et S.Y.Chen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初生目
  • 科:棕榈科
  • 亚科:鳞果亚科
  • 族:省藤族 省藤亚族
  • 属:省藤属
  • 种:小白藤 分布区域 广西东部

形态特征

小白藤(原变种)茎纤细,初时直立,高1.5米,多少为攀援状,带鞘茎粗约8毫米。叶羽状全裂,长达85厘米、顶端不具纤鞭,每侧约有羽片25-28片,不整齐地每3-4片或更多片靠近成组排列;羽片线状披针形,长15-22厘米,宽1-1.3厘米,先端极渐尖,具细刚毛,基部急尖,具3条叶脉,上面及边缘被微刺,背面仅中脉疏被微刺或甚至无刺,横脉明显,色稍淡,下部及顶部的羽片较短;叶轴背面有短的下弯的爪状针刺;叶柄边缘具5-10毫米长的针状直刺或钩状刺;叶鞘上具浅囊状凸起,有水平、散生的直刺(至多长1厘米)。雄花序一回分枝,长约1米,顶端具细纤鞭,有4-6个分枝花序,上部的分枝花序退化为1个小穗状花序;一级佛焰苞管状,压扁,两侧具龙骨状突起,疏被小爪状刺;二级佛焰苞及小佛焰苞斜漏斗状,一侧延伸为三角形渐尖的尖头,具纤毛;每分枝花序上有小穗状花序2-5个,侧边的小穗状花序长2-3厘米,顶端的长6-7厘米,小穗状花序每侧密集着生5-12朵花;总苞深,近杯状,具深凹缺;雄花长4-5毫米,披针形渐尖,具钝三棱;花萼杯状,顶端具3小齿;花冠稍长于花萼,裂片披针形渐尖;雄蕊箭头形,花药披针形渐尖。雌花序细长,纤鞭状,顶端具纤细的纤鞭;一级佛焰苞管状,稍扁,边缘急尖,具刺,顶端延伸为披针形渐尖的瓣片;分枝花序2-3个,长10-12厘米,呈狭而直的密集着生的小穗状花序;二级佛焰苞和小佛焰苞均为斜漏斗状,无刺;小穗状花序着生于佛焰苞内,长1.5-2厘米,着生5-6朵二列的近单侧的紧贴的雌花;总苞托和总苞相似,杯状,截平;中性花的总苞几为耳状,其小窠卵形,壁龛状。果被平扁;果实球形,直径约10毫米,具短喙,鳞片21纵列,草黄色,边缘有一条狭的暗色带,中央具狭沟槽。种子为不规则球形,直径7毫米,稍扁,种脊面中央有大而稍深的合点孔穴,胚乳均匀,胚基生。果期3月。 本变种与原变种主要区别在于果实鳞片约18纵列(原变种21纵列),边缘有1条向顶端渐宽的栗褐色的外缘线;叶及羽片较小,羽片2-4片成组或近等距排列,上面有3-5条具刚毛的叶脉,背面的叶脉上具微刺;本变种略与滇南省藤相似,但其中性花的小窠不具梗状而不同。果期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0米的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广西东部。模式标本采自广西植物研究所(栽培,引自广西大瑶山)。[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