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西北民族研究所。在西北民族研究所學科建設的基礎上,1998年10月創建社會人類學•民俗學研究所。2001年7月,在中國第六屆社會學人類學高級研討班在我校召開之際,費孝通教授親臨研討班,為社會人類學•民俗學系揭牌,成為系所合一建制。2004年建立了社會人類學•民俗學學院,2008年7月更名為民族學[1]與社會學學院。
師資力量
教職工40人,師資隊伍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4人,其餘教師皆具有碩士學位。教師們承擔完成國家級、省部級、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研究,在應用社會學、少數民族口頭傳統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地方性知識與民族志研究、西部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等領域成果頗豐。
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度,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着重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建有牧區社會研究所、甘肅省環縣「道情皮影」[2]教學研究基地、和政縣「松鳴岩花兒」教學研究基地、西北民族大學田野調研基地之一「河西走廊」武威市田野作業點、蘭州怡欣心理諮詢中心、蘭州欣雨星兒童發展中心、蘭州綠駝鈴環保組織、蘭州惠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等14個科研教學實踐平台。有「社會調查與數據統計分析實驗室」、「多功能社會工作實驗室」2個專業實驗室。院團委編輯出版《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報》、院大學生學習援助分中心編輯出版《社會民族文化》、《西北民族研究動態》兩個院刊。
通過執行外國短期專家引智項目進一步拓寬與國外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簽訂了校際合作協議、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做客學院「周三學術論壇」開展學術講座等途徑,積極開展國內與國際學術交流,已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美國密蘇里大學、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以及國內多個高校建立了長期學術合作關係。
學術交流
目前,學院通過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已與加拿大薩斯喀特文大學、美國密蘇里大學、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以及國內多個高校建立了長期學術合作關係。
榮譽稱號
在應用社會學、少數民族口頭傳統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地方性知識與民族志研究、西北民族宗教與文化研究等領域成果頗豐。多名教師獲得「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二層次人才」、「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等榮譽稱號。
視頻
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民族學?民俗學?這幾個容易混淆的專業千萬別搞錯!,搜狐,2018-08-09
- ↑ 獨具匠心的環縣皮影 ,搜狐,2019-12-12